[1] 张海艳, 董树亭, 高荣岐.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3):67-70.
[2] 冯汉宇, 孙 健, 周顺利, 等. 2 种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比较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35-139.
[3] 闫淑琴. 玉米籽粒灌浆速度研究进展[J]. 杂粮作物,2006,26(4):285-287.
[4] 丁晓义, 姜鸿明, 董 超, 等. 鲁东丘陵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一体化耕作技术体系 研究[J]. 山 东 农业科学,2010,11(5):19-23.
[5] 劳秀荣, 吴子一, 高燕春.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49-52.
[6] 韩 宾, 李增嘉, 王 芸, 等.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 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48-53.
[7] 张俊鹏, 孙景生, 刘祖贵, 等. 不同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01-506.
[8] 卫晓轶, 魏 锋, 洪德峰,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灌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8):21-23.
[9] 刘 明, 齐 华, 张卫建, 等. 深松与施氮方式对春玉米籽粒灌浆 及 产 量 和 品 质 的 影 响 [J]. 玉 米 科 学,2013,21(3):115-119,130.
[10] 赵红香, 迟淑筠, 宁堂原, 等. 科学耕作与留茬改良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增产效果[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9):113-122.
[11] 于 青.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及施肥技术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12] 霍 竹, 王 璞, 邵明安.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33-38.
[13] 王同朝, 卫 丽, 马 超, 等. 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两类熟期品种籽粒灌浆动态和产量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3):84-89.
[14] 冯 伟, 郭天财, 李 晓, 等. 不同降雨年型下水分处理对大穗型小麦品 种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92-195,199.
[15] 赵洪亮, 马瑞昆, 刘恩财, 等. 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J]. 华北农学报,2008,23(1):75-80.
[16] 张晓 龙. 小 麦 品 种 籽粒灌 浆 研究 [J]. 作 物 学 报,1982,8(2):87-93.
[17] 张泽民, 任和平.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和穗粒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1991,6(1):28-34.
[18] 李泉木,王振华, 金 益, 等.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9,19(3):27 -28.
[19] 丁昆仑, Hann M J. 耕作措施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28-31.
[20] 战秀梅, 李秀龙, 韩晓日, 等. 深耕及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花后碳氮积累及根系特征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4):461-466.
[21] 孟庆秋, 谢佳贵, 胡会军, 等. 土壤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 因 素 的 影 响 [J]. 吉 林 农 业 科 学, 2000, 25(2):25-28.
[22] 刘宗华, 张战辉.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1):148-153.
[23] 张海艳, 董树亭, 高荣岐.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3):67-70.
[24] 刘 静, 成自 勇, 张恒嘉, 等 . 有限灌溉对新垦沙地春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要素的影响[J]. 山 西农业科学,2011,39(9):950-954.
[25] Borrás L, Otegui M E. Maize kernel weight response topostfloweing source-sink ration[J]. Crop Sci, 2001, 41(6):1816-1822.
[26] 王小春, 杨文钰, 龚江洪, 等. 播期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9,24(2):55-57.
[27] 郭 丽, 张凤路, 贾秀领, 等.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3):159-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