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益平, 李向峰, 王辉, 胡王琴, 任楚婷, 黄亚茹, 徐鹏, 尤翠翠, 柯健, 何海兵, 武立权.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大穗型粳稻强、弱势粒灌浆与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07-117. |
[2] |
姜丽娜, 张雅雯, 朱娅林, 赵凌霄.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3): 96-101. |
[3] |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粮棉轮作模式下深翻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35-139. |
[4] |
岳海旺, 卜俊周, 魏建伟, 陈淑萍, 彭海成, 谢俊良, 李洁, 郭安强. 种植密度对冀中南地区不同夏玉米品种LAI和灌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66-173. |
[5] |
李晓龙, 白云龙, 闫东, 林利龙, 梁淑萍, 郑海春. 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春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182-187. |
[6] |
白田田, 裴新涌, 关小康, 杨明达, 张鹏钰, 王静丽, 王和洲, 王同朝. 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2): 171-178. |
[7] |
丁位华, 陈向东,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黄淮麦区若干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性能及产量性状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5): 134-139. |
[8] |
党磊, 刘俊, 汉瑞峰. 龙眼葡萄果实性状及相关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204-210. |
[9] |
薛菁芳, 陈书强, 潘国君, 王玉成. 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129-135. |
[10] |
姜乐, 赵洪亮, 谢立勇, 王惠贞, 冯永祥. CO2浓度增高对北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3): 136-141. |
[11] |
周毅, 孙美玲, 程娟娟, 吴文佳, 程昕昕, 刘正. 籽粒大小、养分含量对苗期玉米的养分敏感性及生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1): 108-116. |
[12] |
陈哲, 李盼, 刘渊, 姬东华,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陈景堂. 玉米籽粒锌、铁含量与籽粒性状的相关及QTL定位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6): 6-11. |
[13] |
包和平, 毕成龙, 李颖, 王利强. 爆裂玉米百粒重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3): 199-203. |
[14] |
李红, 唐明凤, 喻凤, 罗培高.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93-97. |
[15] |
郭丽, 张凤路, 贾秀领, 任会芳, 董志强, 张丽华, 邢素丽.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3): 159-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