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6年, 第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方雪梅, 聂晓萌, 黄菲, 郑哲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分析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15种昆虫mtDNA_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390 bp序列中,198个核苷酸位点为多态性位点(约占50.8%),序列间碱基差异平均值为18.9%,A+T含量为72.7%,碱基转换呈现明显的TC偏向性,颠换主要以TA为主,转换/颠换(R)值为0.8。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该15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跳甲亚科(Alticinae)和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的亲缘关系较近,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与前两者的关系较远。萤叶甲亚科中瓢萤叶甲为最早分化的类群,长跗萤叶甲属(Monolepta)、凹翅萤叶甲属(Paleosepharia)、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能形成姊妹群。克萤叶甲属(Cneorane)和守瓜属(Aulacophora)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的置信值高于核苷酸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
  • 郭蓉, 李霞, 张金文, 李兴涛, 杨慧, 刘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黑田五寸胡萝卜栽培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抗性愈伤和芽分化用不同浓度Kan筛选,Kan抗性芽的分化频率可达52%,Carb 500 mg/L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能促进芽的分化;适当浓度的Cef对根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转基因植株炼苗,采用塑料布覆盖并逐渐打开通风口通风的方法,抗性植株长势好,抗性强,成活率可以提高35%。低温春化,大棚和陆地相比,死亡率降低了49.5%。对7个株系T1植株的PCR分析,得出其中两株系接近1:1,另两株系为1:3。
  • 孙瑞芬, 安玉麟, 张鹤龄, 兰海英, 王静, 程继东, 刘力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开展转基因研究创造条件,用限制性内切酶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基因从pMD/GO载体上切下,定向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和NOS终止子上游,成功地构建了GOD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OK/GO。利用冻融法将此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提取转化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表明,GOD基因植物表达双元载体构建成功。
  • 王伟权, 刘莉, 王景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GluB1是水稻种子谷蛋白的编码基因,是种子成熟过程中,由GluB1启动子调控,特异地在胚乳中表达的蛋白。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Glu B1启动子片段,将其克隆在pGEMT Easy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启动子片段的大小为2 293 bp,与已报道的该启动子序列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2%。该启动子区域含有ACGT基序、AACA基序和GCN4基序等胚乳特异表达必需元件。
  • 王玉刚, 岳艳玲, 冯辉, 林桂荣, 覃兴, 徐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简称核不育系)03S025为不育源,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设计转育方案,通过杂交、自交等方法,向菜心可育品系03S001(翡翠油青菜心)中转育核不育基因,获得了新的菜心100%核不育系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
  • 高建芹, 浦惠明, 陈新军, 张洁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转育获得的抗除草剂不育系的抗性效应,苗期用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抗草甘膦油菜不育系TA6,TA7。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浓度增加,对叶片、茎秆和根的生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叶片生长的影响较早且最严重,对茎秆生长的影响较迟,程度相对较轻,对根部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表现为先抑后扬,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程度逐渐减轻,至喷药60 d后,油菜苗生长基本恢复正常。花期育性调查和套袋自交结果表明,抗性不育系喷施草甘膦除草剂后,育性未受任何影响,TA6,TA7的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表现正常。
  • 代西梅, 黄群策, 秦广雍, 李国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对水稻品种IR36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胚囊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IR36二倍体胚囊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到了几种前人未曾报道的异常胚囊类型,即三核胚囊、六核胚囊、九核胚囊及一些退化胚囊,其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结果可为正确认识水稻胚囊发育形成过程提供参考资料。
  • 刘风珍, 万勇善, 类承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对外源DNA导入花生变异体的D8株行进行了数量性状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D4代同一株行的10个D8株行相比较,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等性状无显著差异,叶长、果长及果皮厚3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株生产力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程度不同,与果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将10个株行聚为3类,结果与系谱图并不完全一致。
  • 周福平,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瑞, 冀彩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APD标记对10份六倍体小黑麦、1份普通小麦和1份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9个RAPD引物中,有10个引物(52.6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10个引物共产生385条DNA片段,其中3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9.74%,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变幅为8~71条,平均为38.5条,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98~3054 bp,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724~0.833之间。对12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D值0.77水平上可将12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研究结果为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 赵威军, 仪治本, 梁小红, 李金梅, 程庆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粱A3雄性不育系A3299,A32457,A3JW;相应的保持系B3299,B32457,B3JW;恢复系1174及用恢复系1174与3个A3不育系组配成3个杂交种的F1,F2群体为材料,分析高粱A3类型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3个F1组合的套袋结实率为10%~70%,平均约为50%,与花粉染色率相当。3个组合F2可育与不育单株比约为1:1,育性分离不同于配子体模式,也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RT与R0.75和R1.0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与R0.25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RT=0.188 R0.25+0.832 R0.75+0.933 R1.0,品种间存在差异。
  • 金文林, 濮绍京, 赵波, 苏丽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源于我国主产区的446份、日本26份和韩国2份小豆种质资源的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群体平均百粒重为11.63 g,变幅为5.28~24.47 g,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筛选出百粒重大于17 g的大粒和特大粒种质资源7份;474份小豆子粒的淀粉粒大小平均为57.71μm,变幅为46.21~83.46μm,广义遗传力(h2)为58.99%,属中等遗传力;小豆淀粉粒的大小(y)与子粒百粒重(x)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y=38.076 17+1.770 62x。
  • 付传翠, 张丽, 宫国义, 王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温度(低温和高温)及培养基(无碳源、甘露醇及秋水仙素)预处理对4个萝卜基因型小孢子活力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4℃低温条件下处理3 d的小孢子可保持较高的存活率,36℃高温处理后的小孢子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加入蔗糖的培养基对提高小孢子存活率作用明显;甘露醇及秋水仙素处理也能提高萝卜小孢子存活率,其合适的浓度在不同萝卜基因型中存在差异。
  • 金凤媚, 薛俊, 郏艳红, 刘仲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番茄品质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对番茄品种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质特性聚类分析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最后都形成了四大类群,而且都把果实硬度大、软化速度慢、果型长圆、含水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加工番茄聚合在了一起,说明一些分子标记可能和控制番茄加工品质特性的基因有比较紧密的连锁关系。分子标记更能灵敏地区分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不同类群间品质性状的差异明显大于群内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说明聚类分析是鉴别品种资源遗传差异程度、筛选核心资源的有效手段。
  • 张丽, 赵秋菊, 付传翠, 白小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倍体育种途径可快速获得纯合材料,增加有益性状的选择几率,加快育种进程。花药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关于萝卜花药培养的报道极少。以15个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花药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诱导及再生。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花药培养成胚的关键因素,15个品种中,有4个品种获得了胚状体及再生苗。同时植株生长条件也对胚状体的形成产生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FCM)鉴定了再生株的倍性,再生株群体的倍性组成比较复杂,以二倍体为主。
  • 祝建波, 王重, 周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果雪兔子分布于新疆帕米尔高原,是一种濒临灭绝植物。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和保存珍稀的种质资源,是一种有效途径。以小果雪兔子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含有6_BA(0.2 mg/L)和NAA(2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20 d后可诱导出紫红色愈伤组织。当经4℃处理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6_BA(2 mg/L)+NAA(0.2 mg/L)+水解乳蛋白(250 mg/L)的MS培养基上,25 d后在愈伤组织上即可诱导出芽,出芽率为240%,继代培养后形成丛生苗,增殖率可达3~5倍。将2~3cM长的幼苗,转移到IAA(0.5 mg/L)+活性炭(0.5%)的1/2MS固体培养基上,20 d即可从茎基部生根,生根率74%。
  • 张玉霞, 张立军, 王艳树, 谭巍巍, 程宇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秋季低温胁迫下,对不同生长年限芦笋的叶绿体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芦笋是一种抗寒性极强的多年生蔬菜,在秋季低温胁迫下,芦笋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先上升后降低,但降低缓慢,下降速率一年生慢于二年生,二年生慢于多年生;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增加明显;SOD和POD酶活性随着温度降低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说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是芦笋抵抗低温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POD和SOD是芦笋提高抗寒能力的重要抗氧化酶。
  • 宋家永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 赵华, 曹云英, 周蓉, 季本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为试材,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甜菜碱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及抗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甜菜碱可明显增强水稻对盐胁迫的抗性。外源甜菜碱能使叶片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v/Fo,Fv/Fm增高,说明外源甜菜碱有利于植物对光能的捕获和转换,明显促进植物生长,降低盐胁迫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外源甜菜碱能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延缓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的趋势。
  • 程杰山, 沈火林, 井玉芳, 杨辉, 孙秀波, 于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个不同硬度的辣椒品系,在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测定其果肉硬度变化,并测定了与硬度相关的原果胶、果胶和纤维素的含量以及促进细胞壁物质分解的PME,PG,纤维素酶和β_半乳糖苷酶等水解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果实硬度在转色期最大,随着果实成熟,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从转色期开始基本呈下降趋势,从幼果期到转色期PME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529品系酶活性在转色期达到最大,585品系在绿熟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2个品系的PG酶活性不断上升并在红熟期达到最大值。纤维素酶的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并在转色期达到最大值。2个品系的半乳糖苷酶活性在红熟期达到最大值。辣椒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其硬度的变化与果胶、纤维素等物质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而这些物质的变化又与促进这些物质水解的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相一致。在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这些硬度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可以反映出果实的硬度特点,在耐贮运辣椒育种过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 孙令强, 李召虎, 段留生, 魏志刚, 王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为材料,研究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低剂量UV_B辐射明显促进黄瓜幼苗根的生长,促进黄瓜幼苗根系活力,有利于黄瓜叶绿素的形成。但是高剂量的UV_B辐射抑制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对黄瓜叶绿素的破坏严重并导致黄瓜幼苗光合速率下降。低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和P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高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但其POD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适当增加少量UV_B辐射对培育黄瓜壮苗有利。
  • 买文选, 陈玲, 田霄鸿, 陆欣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CaCO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Zn吸收的影响,采用人工春化后的小麦幼苗在温室中进行了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缺Zn和在营养液中添加100 mg/L CaCO3对小麦分蘖和生长发育未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供试的3种基因型小麦(远丰998、中育6号及小偃22)的分蘖数及长势有明显的差异。与缺Zn相比,供Zn使小麦根部P吸收量增加25.6%,但对N,K吸收无明显影响。供Zn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各部分尤其是根中的Zn含量和吸收量,而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CaCO3未降低对Zn的吸收。添加CaCO3后,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降低21.4%,但对小麦植株的Fe吸收无明显影响。据此推测叶绿素SPAD值的降低并非由于CaCO3降低小麦对Fe的吸收而引起的,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供Zn仅能增加小麦根部Fe吸收量,对地上部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供Zn,Fe主要累积在小麦的根部,而供Zn加剧了这种累积。
  • 宋桂云, 徐正进, 陈温福, 张文忠, 贺梅, 张喜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典型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和半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为试材,研究两品种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田间低钾条件两品种的产量和生物量都减少,其中半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减少的较多。分蘖-抽穗期是两品种钾素积累高峰期,积累钾量达到全生育期积累量的2/3左右,抽穗前半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积累的多,抽穗后相反,表明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生育后期吸收养分数量多,根系活力强。直立穗型品种钾效率高,耐低钾能力强,耐低钾能力达到一级指标。
  • 张众, 云锦凤, 逯晓萍, 王润莲, 温超, 贾利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02-2003年在内蒙古正蓝旗草籽繁殖场进行了田间试验,旨在探索当地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下,蒙古冰草种子田的适宜播种技术。经播种行距、种肥量和播种量三因子三位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条播行距是影响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种肥量和播种量为次要因子。建植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田时,条播的最适行距为38cM;用撒可富作种肥的适宜施用量为157.8kg/hm2;播种量13.3~52.6kg/hm2为宜。
  • 乔卿梅, 程茂高, 原国辉, 彭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AFLP技术对东亚飞蝗在8个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用SPSS11.5软件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在8个种群间存在遗传分化,同属于沿海蝗区的山东东营与河北黄骅、玉田种群间的关系较近,属于内涝蝗区的河南汝南与属于河泛蝗区的河南兰考、濮阳、武陟种群间聚为一类,但关系相对较远,而有一定地理隔离的河南灵宝种群单独为一类;同时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一定的相关性。
  • 陈宁, 王幼珊, 杨延杰, 林多, 仇宏伟, 倪小会, 张美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宿主植物菌根长度及根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根外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宿主植物中磷质量分数与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宿主植物甚至同种宿主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品种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宿主植物的菌根长度及根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 胡俊, 黄俊霞, 刘双平, 杨利国, 翟艳霞, 李勇, 路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哈密瓜品种对果斑病的抗病能力,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2种方法测定了13个哈密瓜不同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超早丰F1为高抗品种,华夏密宝、甘密宝、西域甘露IIF1、红脆宝、泰丰密和玉金香为中抗品种,骄密二号、早皇后、金龙花为中感品种,新密杂十一号、新密雅7号、金84为感病品种,没有对果斑病完全免疫的品种。通过田间发病情况系统调查分析得知,生产中感病品种发病早,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指数高;抗病品种发病晚,病情发展缓慢,病情指数低。
  • 贾春虹, 江国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分离到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进行了7个温度(12,16,20,24,28,32,36℃)、两种光照条件(全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菌核产生量比较,温度对发病的影响,10种杀菌剂的抑菌试验和几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4~32℃;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加快;32℃下菌核产生量显著多于其他温度;20~30℃下早熟禾发病严重。多菌灵、扑海因、坪安1号和多氧霉素等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好。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扑海因、井岗霉素、坪安1号和多菌灵对褐斑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一种新病害,为了促进靶斑病的抗病育种和防治,开展了12种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配方、病菌移植方式、菌落颜色、光照条件、培养时间对黄瓜靶斑病菌繁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靶斑病菌菌落颜色深的菌株孢子产量大于菌落颜色浅的菌株;采用菌块涂抹法移植靶斑病菌效果最佳;繁殖靶斑病菌适宜的培养基为CZA120g,CZA80g,液体培养不适合靶斑病菌的繁殖;连续光照和黑暗处理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暗培养比光、暗交替和连续光照更有利于孢子的产生;28℃恒温、黑暗培养5 d是靶斑病菌产孢高峰期,分生孢子数量可达20.7×;105个/mL。
  • 孙瑶, 马平, 朱宝成, 李社增, 鹿秀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拮抗细菌BDT-2是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经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证明BDT-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外,该菌株还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等10种其他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一株广谱拮抗细菌菌株.通过对BDT-2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发现,采用NB液体培养基,28℃,170 r/min培养48 h所得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粗提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提取物,进一步实验表明,该拮抗物质对热和多种蛋白酶敏感,证实其为抗菌蛋白。
  • 刘彦, 宋维平, 张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菊芋中提取菊粉,以探讨菊粉对猪肉中-甲基吲哚(粪臭素)的影响.试验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和1%的菊粉饲喂生长育肥猪,屠宰测定猪肉脂肪组织的-甲基吲哚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处理组的-甲基吲哚含量较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下降12.52%,4.7%和45.17%,其中1%菊粉组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
  • 朱河水, 王艳玲, 杨国宇, 高腾云, 王月影, 刘记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4头泌乳约7个月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对照期饲喂常规日粮,试验期日粮中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研究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及乳中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大豆黄酮能缓解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奶量;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乳脂率变化不大.激素分析结果表明,乳中T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GH,PRL,E2和TS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而T则有下降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
  • 宝力道, 陶羽, 李颖, 张子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组织培养对内蒙古特色资源的河套苹果梨进行遗传保护、品质改良以及生物技术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试验利用NAA、2,4-D和6-BA对苹果梨叶片进行组织脱分化研究.结果表明,0~0.2 mg/L 的NAA与0.1 mg/L 的6-BA组合可有效促进叶片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直接诱导叶芽的萌发.NAA与2,4-D组合未表现出有明显促进河套苹果梨叶片组织脱分化的作用.在叶片组织脱分化过程中,外植体的染菌率与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