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钰,徐秀德,胡兰,等.高粱丝黑穗病菌对高粱体内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45(5):617-620.
[2] 李渝军,王燕,王建军,等.防治制种高粱丝黑穗病的有效途径[J].种子科技,2012,30(1):27-28.
[3] 姜钰,徐秀德,王丽娟,等.高粱土种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0(3):141-143.
[4] 董良利,赵威军.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82-85.
[5] 姜钰,徐婧,徐秀德,等.高粱三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417-421.
[6] 李玥莹,王天舒,邹剑秋,等.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SSR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6):686-689.
[7] 邢慧清.高粱丝黑穗病群体生理指标测定与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8] 李南珠,李玥莹,陶思源,等.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SSR反应体系的优化[J].生物技术,2009,19(3):37-39.
[9] 陆水怡,李南珠,邹剑秋.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RAPD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365-368.
[10] 李玥莹,彭霞,李鹤,等.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的RAPD初步分析[J].生物技术,2007,17(5):6-9.
[11] 李玥莹,李春阳,邢慧清,等.高粱抗丝黑穗病SCAR标记的建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4):468-472.
[12] 邹剑秋,李玥莹,朱凯,等.高粱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研究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4):713-720.
[13] 杨慧勇,赵文博,王花云,等.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8):1481-1491.
[14] 李巧燕,林瑞庆,朱兴全. SRA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概述[J].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67-469.
[15] 王国莉,徐毓璇,黄梅花.基于SSR和SRAP标记的苦瓜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6(2):501-510.
[16] 张晓娟,张羽,赵辉. SSR结合SRAP标记分析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J].华北农学报,2016,31(3):169-174.
[17] 李立新,杨途熙,魏安智,等.基于SRAP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6,31(5):122-128.
[18] 颜璐茜,李佳蔓,员涛,等.滇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6,32(4):159-167.
[19] 高建明,夏卜,咸杨洪,等. 4种高粱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24-13943.
[20] 高建明,罗峰,裴忠有,等.甜高粱重要种质材料的SRAP指纹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0,25(2):93-98.
[21] 段永红,渠云芳,王铭,等.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SRAP体系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2):611-617.
[22] 毕红园,王长彪,段永红,等.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梨SSR-PCR体系[J].生物技术通报,2013,1(5):111-115.
[23] 张云霞,宋立晓,曾爱松,等.利用cDNA-SRAP分离结球甘蓝抗黑腐病相关基因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4,29(5):29-32.
[24] 刘洋,高宝嘉,张斌,等. cDNA-SRAP技术在植物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林果研究,2016,31(2):146-150.
[25] 廖柏勇,王芳,陈丽君,等.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2016,54(4):48-58.
[26] 李旭,吴松权,姜明亮,等.软枣猕猴桃性别相关的SRAP分子标记[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69-71.
[27] 凌磊.利用SRAP标记和形态学标记分析彩色棉和白色棉遗传差异[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