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邱时桃.国外优异小麦种质的引进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39.
[2] 董玉琛,郝晨阳,王兰芬,等.358个欧洲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2):129-135.
[3] 柴永峰,李秀绒,赵智勇,等.CIMMYT 14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杂交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56-61.
[4] 程加省,于亚雄,杨金华,等.云南国外引进小麦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0):35-40.
[5] 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等.外引小麦种质材料的初步鉴定与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29-432.
[6] 周玉琴.外引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鉴定与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2(6):85-87.
[7] 张 勇,吴振录,张爱民,等.CIMMYT小麦在中国春麦区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655-663.
[8] 裴自友,孙 玉,孙善澄,等.法国小麦种质资源性状的观察分析及利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2):100-103.
[9] 陈长海,朱昌涛,王艳丽,等.法国小麦品种的引进、筛选与利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8.
[10] 黄 惠,胡 琳,王根松,等.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引进与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3(9):8-11.
[11] 柴永峰,李秀绒,赵智勇,等.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J].农学学报,2013,3(9):1-8.
[12] 李秀绒,柴永峰,孙来虎,等.几个国外优质小麦品种的鉴定和利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4):307-310,316.
[13] 李冬梅,肖蓓蕾,田纪春.新引进CIMMYT小麦核心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筛选研究初报[J].德州学院学报,2012,28(4):41-44.
[14] 刘争辉,刘 祎,何 旭,等.引进小麦种质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36-41.
[15] 戎 伟,马小乐,尚勋武,等.CIMMYT引进春小麦品系综合性状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3):64-69.
[16] 李冬梅,田纪春,肖蓓蕾,等.新引进国内外小麦核心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7(2):32-34.
[17] 李小军,李秀全,杨欣明,等.美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51-54.
[18] 刘三才,郑殿升,胡 琳,等.新引进意大利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1):43-46.
[19] 刘三才,李为喜,朱志华,等.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6):73-75.
[20] 吴振录,张 勇,何中虎,等.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和品质表现[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34-39.
[21] 胡冬梅,王志伟.加拿大优质春小麦品种的适应性筛选与分析评价[J].种子,2003(5):66-67.
[22] 李艳丽,张 军,鲁 敏,等.67份引进美国小麦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和抗病性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4):777-783.
[23] 白玉路,孙 权,张春宇,等.美国西北部59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及对中国条锈菌系抗性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147-1155.
[24] 佟汉文,杨立军,朱展望,等.CIMMYT高降雨量区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抗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2950-2953.
[25] 宋美丽,冯 毅,王 辉,等.一批引进法国小麦种质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及HMW-GS组成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61-464.
[26] 柴广懋,陈耀锋,李得孝,等.国内外部分小麦材料在黄淮麦区的抗赤霉扩展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136-139.
[27] 杜久元,鲁清林,周 刚.引进国外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鉴定及其利用价值评价[J].植物保护,2006,32(1):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