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文洁,魏琦超,周 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7(5):23-26.
[2] 赵金梅,李 芳,周 禾,等.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核农学报,2010,24(3):507-512.
[3] 黄远新,谭 鹃,黄玉兰,等.紫花苜蓿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6):1-4.
[4] 苏 江,岑忠用,邓晰朝,等.不同外植体类型诱导岩黄连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初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17):13-15.
[5] 林庆良,许莉萍,高世武,等.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发生与发育的组织细胞学观察[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8):1303-1308.
[6] 张存智,王发林,赵秀梅,等.枣树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学观察[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3):48-51.
[7] 程霞英,杨宗岐.半夏愈伤组织诱导优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9):4-6.
[8] 李转春,王 珍,彭爱芳,等.宝坻大蒜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优化[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3):9-12.
[9] 刘生财,杨 琼,赖钟雄.苋菜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90-93.
[10] 金晓玲,王 征,伍江波,等.杜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38-141.
[11] 铁 媛,马兴赟.5种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试验研究,2012(8):14-17.
[12] 王瑞云,岳文斌,任有蛇.不同苜蓿品种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4,26(2):36-43.
[13] 王姝杰,闰淑珍,李世访.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5,31(3):51-53.
[14] 叶玲娟,赖钟雄,苏齐珍,等.相思树的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组织细胞学观察[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39-44.
[15] 杨 晶,张美萍,许 媛,等.四种不同状态的人参培养物的细胞形态与代谢产物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6s):98-102
[16] 李 康,张东向,张 磊,等.黄岑愈伤组织培养及细胞形态学观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1):112-115.
[17] 曹君迈,赵海燕,杨欢欢.甘草2种类型愈伤组织的细胞学显微结构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11-1613.
[18] 曹君迈,张 欣,刘建利,等.甘草不同时期愈伤组织细胞形态与线粒体变化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12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