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卢 景波. 中 国 水稻产 业供需、 流 通 与 未 来 政策 导 向[J]. 中国稻米,2002,8(6):11-13.
[2]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等. 水稻高产生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22(S1):115 -123.
[3] 张水林, 杜先锋. 超声波及其在粮食食品 工业中 的应用[J]. 西部粮油科技,1999,24(2):14-16.
[4] Liu Y, Yang H, Sakanishi A. Ultrasound: Mechanical genetransferinto plant cells by sonoporation[J]. BiotechnologyAdvances,2006,24(1):1-6.
[5] Son K C, Byoun H J, Chea S C. Application of simple sys-tem forultrasonic aeroponics on the rooting of pentas andchrysanthemum [J ].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4,35(5):301-308.
[6] Anna A. The use of physical methods for plant growingstimulation in Bulgaria[J]. Journal of Central EuropeanAgriculture,2007,8(3):369-380.
[7] 黎国喜, 严卓晟, 闫 涛, 等. 超声波刺激对水稻的种子萌发及其产量和品 质的 影响 [J]. 中 国 农学通报,2011,26(7):108-111.
[8] 聂 俊, 严卓晟, 肖 立中, 等. 超声波处理对水稻发芽特性及产量和品 质的 影响 [J]. 广 东 农业科学, 2013(1):13-15.
[9] W G Yan,R H Dilday,R S Helms,et al. Effects of gibber-ellic acidon ric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instress conditions[J],Rice Culture,2004,7(1):334-335.
[10]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123-124.
[11] 丁玮云, 田 桐, 邱 然. 超声波促进大麦发芽及对麦芽品质的影响[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1,18(5):26-28.
[12] 赵凌云. 超声波对林木种子播种品质的影响[J]. 吉林林业科技,1988(4):63-64.
[13] 庄南生,王 英,唐燕琼, 等. 超声波处理柱花草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 草业科学,2006,23(03):80 -82.
[14] 马玉英. 超声技术-功率及其应用[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57-310.
[15] 薛海帆. 超声波在农业中的应用[J]. 陕西师大学报:自 然科学版,1977(1):74-82.
[16] 赵玉锦,王 台.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 α-淀粉酶与萌发速率关系的分析[J]. 植物学报,2001,18(2):226 -230.
[17] 何俊瑜, 任艳芳. 镉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 (增刊):131-134.
[18] 阮松林. 种子引 发和包衣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耐逆性的生理效应[D]. 杭州: 浙江大学,2001.
[19] 阮松林,薛庆中. 壳聚糖包衣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2,28(6):803 -808.
[20] 高志红,陈晓远. 聚乙二醇造成的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9,24(2):128 -133.
[21] 张文明, 赵志杰, 刘 铂, 等. 超声波不同剂量处理水稻种子对其发芽出苗的影响[J]. 种子,1993(5):48.
[22] 赵忠良, 张连萍, 张 蓓, 等. 超声波处理稻种对其生根发芽的影响[J]. 农机化研究,2011(6):1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