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蓉, 王天野, 王呈玉, 李锦秀, 张欣宇, 刘淑霞. 干旱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94-100. |
[2] |
董家僖, 田秀平, 赵秋, 史昕倩, 袁苗苗.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及后茬玉米氮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48-156. |
[3] |
杨振兴, 周怀平, 解文艳, 刘志平. 长期施肥下褐土锌形态时空变化及对有效锌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62-168. |
[4] |
宋姗姗, 刘宗岳, 丛波, 刘琳玲, 宋兴超, 彭英华. IGF-1R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水貂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4): 231-238. |
[5] |
柴志欣, 信金伟, 王会, 郭琳, 钟金城, 张成福, 姬秋梅. MyoG基因多态性与牦牛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6): 108-115. |
[6] |
吕莹莹, 张萌, 沈丹丹, 张士东, 李特, 瞿培, 张恩盈. 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60-165. |
[7] |
贾晓军, 吴杨焕. 甜糯玉米新品种(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311-316. |
[8] |
杨树明, 张素华,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20-128. |
[9] |
张恩宇, 罗玉柱, 李少斌, 王继卿, 刘秀, 闫伟, 管生栋, 徐洪福. 甘肃高山细毛羊及其杂种羊GH基因第3内含子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5): 71-76. |
[10] |
任志勇, 苏顺宗, 张素芝, 刘海岚, 罗博文, 刘丹, 吴玲, 荣廷昭, 高世斌. 两种磷水平下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及其QTL定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1): 9-14. |
[11] |
和凤美, 朱芮, 朱永平, 覃鹏.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142-145. |
[12] |
伍新龄, 张旭, 莫家琪, 荆红彭, 赵菲, 关文强.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鉴定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106-112. |
[13] |
朱佳杰, 周宇, 沈夏霜, 李莉, 罗永巨, 甘西.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抗病性状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16-21. |
[14] |
杨延杰, 赵康, 林多, 陈宁. 基质理化性状与番茄壮苗指标的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6): 104-110. |
[15] |
杨艳菊, 王改兰, 张海鹏, 赵旭.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各形态磷之间关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6): 19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