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帅, 徐学欣, 赵金科, 曲文凯, 郝天佳, 孟繁港, 贾靖, 赵长星.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与频次对夏玉米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14-123. |
[2] |
李静怡, 王忍, 孟祥杰, 梁玉刚, 龚向胜, 黄璜, 魏海林.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87-98. |
[3] |
代惠洁, 程琳, 曹慧, 竺晓平, 赵静. 烟粉虱取食ToCV侵染番茄对其解毒酶和保护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72-183. |
[4] |
罗凯, 杜青, 陈平, 谢琛, 汪锦, 王甜, 张晓娜, 杨文钰, 吴永成, 雍太文.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氮素 积累、分配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37-144. |
[5] |
刘斌祥, 程秋博,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种子大小与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98-106. |
[6] |
林珊, 张莉, 吴巩, 陈先敏,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周顺利.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89-95. |
[7] |
张玉霞, 朱爱民, 郭园, 杜晓艳, 栾瑞涛. 追施氮肥对灌浆期沙地饲用燕麦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24-130. |
[8] |
田畅, 王洋. 行向和种植方式对成熟期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111-116. |
[9] |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粮棉轮作模式下深翻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35-139. |
[10] |
潘璐, 李志鑫, 崔世茂, 宋阳, 杜宪, 田露文, 白杰. 高温、加富CO2耦合对温室黄瓜光合作用及叶片衰老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168-173. |
[11] |
林立金, 张潇, 韩娟, 朱虹玉, 刘磊, 王均, 廖明安. 土壤水分对川早枇杷头花开花结果特性和花朵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1): 135-141. |
[12] |
叶德练, 管大海, 张钰石, 张明才, 李召虎. 雨养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调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2): 125-130. |
[13] |
解备涛, 王庆美, 张海燕, 李爱贤, 侯夫云, 汪宝卿, 董顺旭, 张立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1): 155-161. |
[14] |
姚海坡, 董志强, 吕丽华, 申海平, 姚艳荣, 张丽华, 贾秀领.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52-156. |
[15] |
宋江萍, 汪精磊, 李杨, 沈镝, 李锡香. 老化萝卜种子活力恢复技术的比较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8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