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58-168. |
[2] |
苏港, 王怡针, 葛均筑, 李子芳, 臧凤艳, 王金龙, 吴锡冬. 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对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121-131. |
[3] |
李武, 李春艳, 李光玉, 梁敏怡, 李余良, 文天祥, 涂攀峰, 刘建华. 根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72-80. |
[4] |
张玉霞, 王鑫, 张庆昕, 斯日古楞, 郭园, 朱爱民. 追施氮肥对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59-165. |
[5] |
赵吉平, 权宝全, 郭鹏燕, 任杰成.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土壤质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76-181. |
[6] |
李欣欣, 石祖梁, 王久臣, 王飞, 徐志宇, 江荣风.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稻茬晚播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40-148. |
[7] |
金何玉, 张明超, 陈光蕾, 周金泉, 朱毅勇. 硝化抑制剂对糯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71-177. |
[8] |
苗杰, 李斐, 张加康, 魏邦泰, 贾禹泽, 杨海波.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校正因数的优化[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204-212. |
[9] |
张友昌, 荣义华, 黄晓莉, 胡爱兵, 李洪菊, 冯常辉, 闫显会, 李蔚, 张贤红, 罗艳萍, 杨国正. 见花一次施氮量对夏直播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235-241. |
[10] |
商美新, 房增国, 梁斌, 王萌, 李俊良. 不同水氮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118-125. |
[11] |
厍润祥, 符小文, 张永杰, 安崇霄, 杜孝敬, 房彦飞, 张娜, 徐文修. 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145-152. |
[12] |
刘梦, 梁茜, 葛均筑, 郑志广, 张垚, 马志琪,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不同密度下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153-159. |
[13] |
刘小林, 林丽, 刘佳妮, 陈泽斌, 余磊, 刘桂华, 徐胜光. 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2O排放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116-125. |
[14] |
孟维伟, 张正, 徐杰, 南镇武, 刘灵艳, 高华鑫, 郭峰, 万书波.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75-180. |
[15] |
张玉春, 杨敏, 周齐齐, 刘希伟, 李彦生, 张敏, 蔡瑞国. 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花后遮光对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203-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