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斌祥, 程秋博,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种子大小与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98-106. |
[2] |
彭波, 杨宁宁, 何璐璐, 孔冬艳, 柳琳, 孙艳芳, 蒋悦, 庞瑞华, 李金涛, 周伟, 汪全秀. 播种期对豫南不同香稻品种胚乳垩白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4): 122-129. |
[3] |
刘小丽, 王凯, 杨珍平, 薛建福, 杜天庆, 宗毓铮, 郝兴宇, 孙敏, 高志强. 播期与播种方式的不同配套对一年两作区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2): 232-238. |
[4] |
温晓莹, 张英华, 周丽丽, 周顺利, 鲁来清, 王润政, 彭洪博. 两种冬小麦行距配置对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37-143. |
[5] |
王磊, 万敬敬, 杜雄, 崔彦宏, 党红凯, 李科江. 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4): 177-183. |
[6] |
秦文利, 贾立明, 刘忠宽, 智建飞, 曹卫东. 冬绿肥品种与播种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后茬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68-172. |
[7] |
杨晓娟, 唐湘如, 闻祥成, 李艳红, 周新建. 播种期对早季香稻香气形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3): 128-135. |
[8] |
李欣洲, 宋培玲, 郝丽芬, 苑琳, 李子钦.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2): 235-238. |
[9] |
赵会薇, 李悦有, 王彦立, 翟黎芳, 秦焱, 翟学军. 超早熟短季棉育种材料错期播种主要性状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S1): 87-92. |
[10] |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和盐碱地水稻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2): 65-69. |
[11] |
张丽华, 姚艳荣, 裴翠娟, 董志强, 贾秀领, 马瑞昆. 干旱年型播前土壤底墒、播种密度及灌水对冬小麦的产量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1): 185-188. |
[12] |
苗锦山, 贾春林, 杨秋玲, 吴波, 盛亦兵. 不同播种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309-311. |
[13] |
孙世刚, 李英杰, 张建斌.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344-348. |
[14] |
张文宗, 王鑫, 康西言, 魏瑞江, 刘晶淼, 张超. 河北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67-372. |
[15] |
张众, 云锦凤, 逯晓萍, 王润莲, 温超, 贾利霞. 不同播种因素对蒙古冰草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6): 9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