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 秋,高贤彪,宁晓光,等.华北地区春玉米-冬绿肥轮作对碳、氮蓄积和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4):1005-1011.
[2] 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4):1-3.
[3] 王丽宏,胡跃高,杨光立,等.农田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主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64-67.
[4] 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 焦 彬.中国绿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6] 王志运,詹硕仁.从土壤结构性的变化看绿肥和秸秆还田在养地中的意义[J].宁夏农学院学报,1989(1):55-60.
[7] 董晓霞,刘兆辉,王 梅,等.绿肥对番茄发病率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S1):309-312.
[8]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9] 秦文利,刘忠宽,刘振宇,等.氮磷钾调控对苜蓿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34-35.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肥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4-88.
[11] 唐永昌.紫花苜蓿条播与撒播对产草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J].当代畜牧,2013(17):21-22.
[12] 段云佳,谭 玲,张巨松,等.施氮量对枣棉间作系统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6):1441-1448.
[13] 吕玉虎,刘春增,潘兹亮,等.紫云英不同翻压时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1):85-87.
[14] 杨 璐,曹卫东,白金顺,等.翻压二月兰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9(1):183-189.
[15] 宁东峰,马卫萍,孙文彦,等.华北地区棉田翻压冬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26(6):164-167.
[16] 赵 秋,高贤彪,宁晓光,等.冬绿肥二月兰间作及翻压对北方桃园生长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1):93-96.
[17] 梁金凤.冬绿肥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2012(9):38-40.
[18] 岳俊芹,邵运辉,陈远凯,等.不同播种方式对耕层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5):17-19.
[19] 陶永清,廖尔华,杨世民.攀西地区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密度的配合效应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8(4):16-18.
[20] 王道波,张光禄,周晓果.华北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宏观调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46-51.
[21] 薛志强,郑普山,曹卫东,等.亚南灌溉果园适宜绿肥品种的筛选[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8):854-858.
[22] 郑普山,张 强,刘根科,等.山西省绿肥作物种植历史、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3-8.
[23] 黄 晶,高菊生,刘淑军,等.冬种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1):88-92.
[24] 李 正,敬海霞,解昌盛,等.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27(S1):275-280.
[25] 王 岩,刘国顺.绿肥中养分释放规律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6,43(2):273-279.
[26] 李新华,郭洪海,杨丽萍,等.土壤肥力对花生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500-5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