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淑媛,郁松林,尹长山.草莓花芽分化期及形态观察[J].新疆农业科学,1990,(3):123-124.
[2] 周清桂,王连君,杨春华.草莓花芽分化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0,12(2):31-36.
[3] 陈在新,张祖新.丰果草莓生物学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1):22-24.
[4] 朱立武,江晓东.大棚无土栽培草莓生物学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4):384-387.
[5] 段辛楣,马鸿翔,戴子林.耐热耐贮优良草莓品种形态特性的相关性[J].江苏农业科学,1992,(6):46-48.
[6] 王小素,李步勋,黄剑林.草莓植株形态与其果实的相关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7,6(1):74-77.
[7] 黎世昌,汪维云.六个草莓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分析[J].安徽农学院学报,1990,(1):42-44.
[8] 杨莉,郝保春,李莉,等.早熟草莓新品种石莓四号[J].园艺学报,2004,31(1):135.
[9] 任秀云,雷家军,杜国栋,等.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明旭[J].中国果树,1996,(4):30-31.
[10] 陈秀兰,马鸿翔,戴子林,等.草莓新品种硕香的选育[J].中国果树,1997,(4):10-11.
[11] 李英慧,王火旭,任秀云.草莓果实硬度遗传和选择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316-318.
[12] 许英武,张新忠,鞠晓彤.草莓经济性状的品种间相关分析[J].北方果树,2000,(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