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洋, 安丹丹, 程宇来, 祁智, 亢燕. 二穗短柄草谷氨酸类受体系统发生学和基因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6): 99-105. |
[2] |
马鲜平, 朱涛, 龙安格, 毕俊萱, 何娇, 王瑶, 易华山. 荣昌猪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克隆与表达谱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458-462. |
[3] |
郭敬华, 鹿秀云, 石琳琪, 董灵迪, 焦永刚, 马平. 不同环境条件对茄黄萎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2): 193-196. |
[4] |
屈振刚, 路子云, 赵聚莹, 张小风, 李建成, 李辉利, 赵朋伟.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1): 225-228. |
[5] |
浑之英, 袁立兵, 苏增朝, 王紫鹃. 白洋淀芦苇田常见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调查[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1): 318-322. |
[6] |
孙京燕, 李伟明, 张寒霜, 赵俊丽, 尹晓琳, 王立安. 低酚陆地棉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81-84. |
[7] |
高静, 卢萍, 王金妞, 金凤, 恩和巴雅尔. 基于5.8SrDNA/ITS序列的几种内蒙古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6): 168-173. |
[8] |
王容燕, 王金耀, 曹伟平, 杜立新, 宋健, 冯书亮. 棉铃虫微孢子虫病的田间发生调查及其致病力测定[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248-251. |
[9] |
任广伟, 王秀芳, 王新伟, 李晓, 张建党, 梁其涛. BP神经网络在烟蚜发生程度预测中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73-376. |
[10] |
李益, 胡尚连, 卢学琴, 蒋瑶, 黄胜雄, 李向前. 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进化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101-105. |
[11] |
杜敏霞, 刘湘萍. 洋葱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3): 48-51. |
[12] |
李红宇, 李警民. 大气环流特征值与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面积相关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3): 102-105. |
[13] |
王景涛, 孙立祎, 于利国, 刘铁铮, 李瑞平, 鄢新民, 陈江玉. 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2): 243-246. |
[14] |
马文会, 孙立祎, 于利国, 王景涛, 陈江玉. 桃红颈天牛发生及生活史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2): 247-249. |
[15] |
丁鑫, 范双喜, 谷建田, 高遐虹, 高杰, 王俊娟. 石刁柏幼胚胚状体发生与细胞学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1): 193-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