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时焦, 韩锦峰, 徐宜民, CooperJI, 刘华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定量法对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T2植株的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株系的几丁质酶活性明显高于未转基因烟草,同时发现,pH对转基因烟草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转基因烟草接种烟草炭疽病菌进行抗病性鉴定.
  • 王建设, 孟淑春, 宋曙辉, 陈贵林, 孙振英, 李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DAMD,ISSR和RAPD 3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研究了作图亲本栽培甜瓜黄旦子与野生甜瓜PI1723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DAMD和ISSR揭示作图亲本间多态性的效率较高,而RAPD标记揭示作图亲本间多态性的效率较低,说明为了提高甜瓜作图效率,除了选择遗传差异相对较大杂交组合外,关键是选择高效揭示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类型.
  • 刘殿林, 杨瑞环, 哈玉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DS法、尿素法、改良SDS法、氯化苄法和CTAB法对黄瓜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改良SDS法提取的黄瓜叶片DNA具有典型的天然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其A260/A280在1.7~1.9之间,DNA的产量为50 μg/g.用该法提取的黄瓜DNA适合进行RAPD分析.
  • 任志雨, 王秀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中K,Mg的含量增加,而N,P,Ca,Fe,Mn,Cu,Zn的含量降低;茎中N,K,Ca,Mg,Fe的含量增加,而P,Mn,Cu,Zn的含量降低;叶片中K的含量增加,而N,P,Ca,Mg,Fe,Mn,Cu,Zn的含量降低.津春3号较津春2号在维持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上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根系体积、吸收面积降低,而根系琥珀脱氢酶活性增加.降低根区温度虽然增加了黄瓜幼苗一些元素的含量,但同时也使叶片中除K以外的其他元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含量的元素作为限制性因子最终会阻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 柴敏, 丁云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番茄多茸毛基因Ln的遗传模式,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研究设计,以栽培番茄多茸毛品系LS1369与普通品系强力62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研究群体,研究番茄多茸毛形态突变基因Ln的遗传机理,通过研究分析各世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提出控制多茸毛性状的Ln基因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模式.
  • 仇松英, 许钢垣, 武计平, 逯腊虎, 孟兆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10余年研究,从上万份不同类型小麦亲本及杂交后代中,鉴定、筛选、培育出5种具有小麦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基因型材料,分别是:多苗材料,表现兼性无融合特点的材料,表现专性无融合生殖特点的材料,孤雌生殖材料,具多雌蕊材料.
  • 于经川, 刘兆晔, 牟春生, 姜鸿明, 刘维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0个小麦品种,对单茎库、源及其比值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库性状、源性状与子粒产量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单茎库源比值与产量均呈正相关趋势,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与产量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均无明显不利影响,可作为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 陈彦惠, 张世煌,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29%~4.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 李玉玲, 路凤银, 杜振伟, 吴锁伟, 韩臣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3、BC11F2、BC12F2的膨爆特性及其与两类亲本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质对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影响显著,选择适宜的普通玉米种质、恰当组配普×爆组合,对于普通玉米种质在爆裂玉米育种中的有效利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爆组合F3的膨爆特性均较差,一代回交可使其显著提高,最高分别为F3的50,2 200,1 100,基本达到对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要求指标;双回交世代间差异不显著.
  • 鲁福成, 张静芳, 张仲国, 王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弱光条件下番茄幼苗的根、茎、叶干物质重量的变化,从中得出不同弱光条件及处理时间长短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越长,光照越弱,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越明显;不同的番茄品种之间对弱光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培育耐弱光的番茄品种是切实可行的.
  • 孙瑞芬, 李天然, 李堃, 邓香兰, 石慧芹, 张颖力, 贾利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草莓品种的匍匐茎尖为起始材料,试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草莓茎尖诱导植株再生、增殖、生根的培养基,确立了草莓组培快繁技术方法;又以4个草莓品种的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比、基因型对诱导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通过进一步试验,以MS+B有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2.23 mg/L、IAA 1.72 mg/L,探讨草莓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外植体对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较高频率的芽再生系统,也为基因的转化找到一个较好的受体材料.
  • 尚巧霞, 韩成贵, 于嘉林, 杨莉莉, 刘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量的接种实验,分析了影响病毒接种效率的各种因素,经ELISA和RT-PCR方法进行检测,确立了较为稳定有效的小麦黄花叶病毒机械传毒体系.采用新鲜病叶或用氯化钙干燥保存的病叶作为接种毒源,在0.2 mol*L-1磷酸缓冲液中研磨后,对低温下(11~13 ℃)培养的小麦幼苗(1~2叶龄)进行叶面接种,并将接种后的小麦低温培养可获得较高的接种效率(12.7%~13.43%).对毒源类型、小麦苗龄和接种部位等其他可能影响接种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测定.
  • 谢皓, 陈孝, 牛永春, 吴立人, 林志珊, 马有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YW23是通过多种抗源复合杂交、花药培养选育的普通小麦新品系,经多年田间和室内条锈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表明,YW23在苗期和成株期均高抗国内现流行的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SU-11、条中32号等多种生理小种;与感病品种京771测交后代遗传分析证明该品系含有1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 妥德宝, 段玉, 赵沛义, 郑大玮, 陈铭, 赵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粮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指出在农田防护林不完善的阴山北麓旱农区,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具有良好生态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风蚀沙化,减轻风蚀危害,进而明确了不同类型退化农田应采用的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方式与增产增收配套技术措施.
  • 李志勇, 王璞, 翟志席, MarionBoening-Zilkens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优化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传统水肥一致,株高、单位面积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与传统水肥差异不明显,物质生产结构优于传统水肥处理,主茎上四叶总叶面积略有减少,其基部节间长度明显缩短,穗下节间增长,穗数略微增加,穗粒数减少,收获时千粒重优势显著,最终产量略高于传统水肥.
  • 宋永林, 袁锋明, 姚造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10年定位微区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用氮、磷、钾化肥及氮磷钾化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具有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并较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有机物料效果以有机肥最佳,其次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效果与单一施化肥相近.
  • 尹钧, PallJG, 任江萍, RathjenAJ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高硼土壤面积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硼处理研究表明,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黄叶率增加,干物质生产受阻,根系分布浅、根量小,而且根系比地上部分对硼毒更敏感.品种基因型之间对硼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植株体内硼浓度随品种基因型和土壤硼含量的不同也有明显变化.
  • 赵广才, 刘利华, 张艳, 杨玉双, 杨兆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麦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比例的处理,研究了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子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增施肥料,群体生物量有所增加,提出了超高产小麦适宜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参考指标.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增施肥料可以提高根长密度.根系平均直径以0~10 cm土层内最大,增施肥料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不大.根系的总表面积以0~10 cm土层内最大,以下锐减.增施肥料可增加根总表面积,施氮磷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不同土层内根系总长度所占比例差异很大,其中0~10 cm土层占0%以上.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其中以施氮磷钾比例1∶1∶0.6时效果最好.
  • 王海啸, MalcolmE.Sumner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佐治亚州广为分布的红壤和沙质灰土以及棉花和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Aspartame生产废液(BST,下同)与传统氮肥尿素、硫酸铵的温室盆栽和恒温土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BST是很好的氮肥资源,等同于或某种程度上优于尿素和硫酸铵.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氨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对作物吸收Ca,Mg,K等养分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常规氮肥相似.但废液中有机态氮的水解以及向硝态氮的转化比尿素要快一些.尿素和BST比硫酸铵更适于在红壤和沙质灰土上施用.
  • 左豫虎, 薛春生, 刘惕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条件下与大豆疫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土壤绝对湿度最为重要,土壤绝对湿度在14.5%~57.12%时,发病率从25%增至100%;空气温度次之,低于10 ℃时P.sojae不能侵染寄主,10~25 ℃时幼苗疫病发病率从最低升至最高,25 ℃发病率最高,温度再升,高发病率开始下降;光照强度对该病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不同大豆品种存在抗病性差异.
  • 耿军义, 张香云, 崔瑞敏, 王兆晓, 闫芳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冀棉18号F1和F2花铃期的SOD和POD活性及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冀棉18号F1和F2花铃期的同化量明显高于对照种中棉12,并且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蕾铃等生殖器官上;F1和F2的SOD活性差异不明显,并与亲本和对照相近;F1的POD活性略高于F2,二者均明显高于对照.
  • 王春生, 石建新, 赵猛, 张立新, 李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气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调贮藏可明显抑制富士苹果果肉硬度下降,减少内源乙烯含量,贮期达8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富士苹果贮藏期间的果肉褐变主要同CO2浓度有关,降O2会增加果实对CO2的敏感性;果实衰老也可导致富士苹果的果实褐变;2%CO2+5%O2是富士苹果长期贮藏的理想气体指标.
  • 王修启, 李春喜, 林东康, 常绢, 秦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河南省9个主栽小麦品种豫麦9号、豫麦7号、高优503、郑麦9023、豫麦3号、皖麦38、豫麦70号、孟12和河北8901的戊聚糖含量,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戊聚糖含量为6.25%~8.23%;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品种豫麦70号和豫麦9号,用6只小公鸡进行代谢试验,评定添加1.2‰木聚糖酶对鸡表观代谢能(AME)值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徐福洲, 王金洛, 杨兵, 宋维平, 赖平安, 秦泽荣, 孟彦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标准菌株K88,K99,987P制备灭活苗,免疫待开产母鸡,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母鸡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IgY)效价,在琼扩效价≥1∶64时收集卵黄,卵黄经氯仿去脂、硫酸胺沉淀后提纯出卵黄抗体,将提纯卵黄抗体对攻毒仔猪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仔猪腹泻状况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仔猪有33%~67%的死亡率.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IgY对ETEC所致的仔猪腹泻具有明显的效果.
  • 李学伍, 张改平, 肖治军, 杨艳艳, 邓瑞广, 赵东, 邢广旭, 柴书军, 杨继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IBD快速检测试纸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T),对不同疫苗免疫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人工感染强毒鸡最早检出IBDV的时间,试纸检测法为感染后36 h,琼脂扩散检测法为感染后96 h.试纸检出的最低含毒量为800 ELD0,ELISA检出的最低含毒量为400 ELD0,琼扩检出的最低含毒量为2.×104 ELD0,试纸检出的敏感性比琼扩提高32~64倍.IBD试纸检测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是诊断鸡法氏囊病的有效方法.
  • 侯兰在, 田友谊, 许勤, 云秀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控制果脯含糖量、护色方法、感观质量、保存期等方面研究了低糖果脯的加工工艺参数.着重研究了真空渗糖糖液浓度、浸糖糖液浓度和浸糖时间对果脯含糖量的影响,建立了控制果脯含糖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制作低糖果脯的工艺参数.通过对原料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确定了果脯的护色方法,使产品达到低硫.确定了用糖品种及其配制比例,并通过适当提高果脯含水率,使产品的感观质量有较大改善.通过对包装材料、添加剂、包装方法及杀菌方式等研究,确定了低糖果脯的短期保藏措施.
  • 梁留科, 吴次芳, 曹新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土地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演化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土地生态系统随时间演变的有关理论,构建了有关土地生态系统演化的函数模型.土地系统的演化经历了纯土地自然体--原始土地生态系统--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初级土地人工生态系统--高级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等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然体--资源--资产等.
  • 陈清, 张宏彦, 张晓晟, 李晓林, LiebigHP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无公害蔬菜生长的要求,通过应用德国的氮素专家系统,在引入保证蔬菜的目标产量所要求的土壤最低Nmin残留量(Nmin缓冲值)概念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氮素投入为对照,对秋季露地菠菜的氮素施肥进行推荐.这表明在不断优化参数的基础上,N-Expert专家系统不仅能够减少肥料的用量,不影响作物产量,而且对提高菠菜的品质和进行蔬菜可持续生产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 陈立平, 赵春江, 郭新宇, 杜小鸿, 李鸿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使用计算机图像识别系统对作物形态进行自动提取,并设计了一种用于形态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它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专家系统所面临的知识获取和表达、系统扩充困难等问题.达到计算机对作物形态性状信息自动提取和智能诊断之目的,为实现作物因苗管理、分类指导、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 研究简报

  • 蒋春志, 张艳敏, 郭北海, 温之雨, 李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干旱、半干旱灌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危害, 有的地区已成为限制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干旱盐碱地达3667万hm2, 且由于灌溉不当, 一些地区盐碱化土壤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几年的小麦育种中, 多数育种者将育种目标定为高产、早熟和优质, 而对抗旱、耐盐碱材料的选育重视不够。从扩大干旱盐碱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和提高该地区小麦产量的途径看, 种植抗旱耐盐碱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转育抗旱、耐盐碱基因于当前推广的优良品种中, 是培育耐盐碱材料的有效途径。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