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利强, 刘讯, 丁波. 玉米bZIP基因应答逆境胁迫的表达模式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9-17. |
[2] |
安洪周, 高增玉, 李魁英, 和剑涵, 武玉华, 张全国. 黄淮海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40-245. |
[3] |
范雅芳, 高聚林, 孙继颖, 刘剑, 苏治军,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施用钾肥对不同产量类型玉米自交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41-152. |
[4] |
张胜忠, 胡晓辉, 苗华荣, 杨伟强, 崔凤高, 邱俊兰, 陈四龙, 张建成, 陈静. 栽培种花生含油量QTL定位与上位性互作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27-35. |
[5] |
赵长云, 石海春, 夏伟, 蔡林, 杨殊, 余学杰, 柯永培. 不同供体及回交次数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改良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56-62. |
[6] |
张所兵, 张云辉, 陈海元, 林静, 汪迎节, 朱晓妹, 宋春凤, 方先文. 利用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QTL[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6): 31-35. |
[7] |
田雨, 王艳殊, 张佳楠, 许世超, 董全中, 李文滨, 李文霞, 宁海龙. 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 含量的QTL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06-112. |
[8] |
王艳殊, 田雨, 张佳楠, 许世超, 董全中, 李文滨, 李文霞, 宁海龙. 利用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产量相关性状QTL[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79-86. |
[9] |
刘春香, 隋铭, 刘春霞, 向春玲, 曹红祥, 常天利, 尹晨霖. 青萝卜晚抽薹性状回交转育及FLC2第1内含子PCR扩增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83-92. |
[10] |
李川, 乔江方, 朱卫红, 代书桃, 黄璐, 张美微, 刘京宝. 玉米自交系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11. |
[11] |
石明亮, 郝德荣, 黄小兰, 赵浚宇, 张振良, 周广飞, 陆虎华, 冒宇翔, 陈国清, 胡加如, 孙权星, 薛林, 袁建华.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242-251. |
[12] |
范惠玲, 白生文, 李华清, 孙万仓. 利用DDRT-PCR鉴定芸芥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亲和系的差异表达cDNA[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3): 44-50. |
[13] |
王飞, 王立广, 潘梅瑶, 钮中一, 周勇, 梁国华. 水稻抗稻瘟病Pigm(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1): 51-56. |
[14] |
张旸, 胡中影, 李娜, 丁兵, 王江, 解莉楠. 高压静电场对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种子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8-18. |
[15] |
蔡苗苗, 宋希云, 蔡春梅, 裴玉贺, 赵美爱. 基于MultiNA微芯片电泳系统的56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6): 10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