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静, 林建新, 张扬,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利用转录组解析鲜食玉米闽甜6855的耐寒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8. |
[2] |
贺洁, 孙少光, 葛昌斌, 宋丹阳, 乔冀良, 李锁平, 苏亚蕊, 廖平安. 不同小麦品种(系)茎秆显微结构、生化组分与茎秆强度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68-76. |
[3] |
梅瑜, 李向荣, 蔡时可, 顾艳, 王继华. 药食同源植物甘葛藤的全长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0-17. |
[4] |
钟婷婷, 郭诗芬, 卢文斌, 肖钢. 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KASP标记开发和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84-190. |
[5] |
张帅, 张希兰, 张娜, 赵明辉, 乔文臣, 孙丽静, 李辉, 傅晓艺, 何明琦, 纪军, 李俊明. 黄淮麦区北片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31-39. |
[6] |
苏有科, 袁雪梅, 王敏, 藏金萍, 曹宏哲, 张康, 董金皋, 张靖, 邢继红. 灰葡萄孢致病基因BcKMO与病菌MAPK信号途径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5): 89-94. |
[7] |
杜亚琳, 陈海燕, 郝宁, 藤原徹, 武涛. 拟南芥Mo敏感突变体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24-30. |
[8] |
张德双, 赵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新型紫色大白菜15NG28后代的鉴别及其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6): 14-24. |
[9] |
盛文涛, 柴学文, 饶友生. 野生稻种质在水稻抗虫育种上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169-175. |
[10] |
石明亮, 郝德荣, 黄小兰, 赵浚宇, 张振良, 周广飞, 陆虎华, 冒宇翔, 陈国清, 胡加如, 孙权星, 薛林, 袁建华.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242-251. |
[11] |
王飞, 王立广, 潘梅瑶, 钮中一, 周勇, 梁国华. 水稻抗稻瘟病Pigm(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1): 51-56. |
[12] |
徐建飞, 段绍光, 庞万福, 卞春松, 刘杰, 金黎平. 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杂交后代熟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92-96. |
[13] |
郑津辉. 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5): 122-124. |
[14] |
杨永庆, 智海剑, 张孟臣. 黄淮海抗大豆花叶病毒(SMV)育种现状与展望[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103-108. |
[15] |
李娟娟, 陈洪伟, 王红利, 刘克锋, 石爱平. 一串红若干观赏性状在F1的遗传表现[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113-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