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晓军, 胡喜贵, 陈向东, 姜小苓, 张雪宁, 王玉泉, 董娜, 胡铁柱, 李笑慧, 茹振钢. 基于小麦外引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分子标记检测及实用性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74-82. |
[2] |
代小冬, 朱灿灿, 王春义, 秦娜, 宋迎辉, 代书桃, 李君霞. 谷子萌芽期抗旱相关QTL定位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6): 36-41. |
[3] |
吴姗姗, 徐学欣, 张霞, 盖红梅, 赵长星, 王维华, 石岩, 战园. 不同品种冬小麦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6): 90-99. |
[4] |
刘守银, 唐尧, 韩佳良, 常缨. 卵型家族蛋白转录因子AtOFP8的抗旱性功能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98-106. |
[5] |
刘松涛, 曹雯梅, 郑贝贝, 赵威. 玉米ERD基因的表达模式及ZmERD6基因的抗旱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51-56. |
[6] |
孔维鹏, 张小艾. 四个无花果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105-113. |
[7] |
侯璐. 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遗传模型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17-123. |
[8] |
谢冰, 向金友, 饶在生, 曹跃强, 唐明, 袁继超, 易蔓. 干旱胁迫对嫁接烤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6): 161-169. |
[9] |
南芝润, 侯磊, 刘霞, 焦雄飞, 焦改丽, 吴慎杰. 转AtHDG11基因玉米的获得及抗旱性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63-67. |
[10] |
张鹏钰, 卫丽, 白田田, 张宝娜, 杨明达, 韩静丽, 关小康, 王同朝. 河南省不同年代小麦品种苗期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19-124. |
[11] |
郝曜山, 张欢欢, 杜建中, 王亦学, 孙毅. 转水稻OsSIK1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抗旱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5): 1-6. |
[12] |
程洁, 周荣全, 吴玉川, 宋新颖, 林琪, 穆平.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46-151. |
[13] |
孙晓波, 贾新平, 梁丽建, 邓衍明. 转毕式海蓬子水通道蛋白基因SbPIP1烟草的抗旱生理机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6): 17-26. |
[14] |
代小冬, 杨育峰, 朱灿灿, 鲁晓民, 王春义, 杨晓平, 杨国红, 李君霞. 谷子萌芽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4): 139-144. |
[15] |
郭瑞盼, 辛泽毓, 王志强, 郭晓阳, 张丽婷, 王俊哲, 林同保. 干旱胁迫对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2): 202-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