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俊峰, 李漪濛, 梁超, 周婵婵, 王术,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王韵. 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对水稻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77-85. |
[2] |
周永萍, 张海娜, 师树新, 燕建召, 孙辉, 田海燕, 崔瑞敏. 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154-159. |
[3] |
董立强, 王术, 高光杰, 刘丽华, 周婵婵,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冯跃. 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及倒伏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4): 169-175. |
[4] |
刘永忠, 李万星, 曹晋军, 靳鲲鹏.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111-117. |
[5] |
温晓莹, 张英华, 周丽丽, 周顺利, 鲁来清, 王润政, 彭洪博. 两种冬小麦行距配置对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37-143. |
[6] |
崔晓朋, 郭家选,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5): 231-238. |
[7] |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和盐碱地水稻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2): 65-69. |
[8] |
冯伟, 管涛, 冯晓, 朱云集, 郭天财, 康国章. 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 181-186. |
[9] |
石凤敏, 云锦凤, 赵彦, 张瑞霞. 蒙古冰草基因组类反转录转座子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6): 52-56. |
[10] |
杨利华, 张全国, 张丽华, 张文英, 马瑞昆. 冀中南夏玉米进一步高产核心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205-210. |
[11] |
苗锦山, 贾春林, 杨秋玲, 吴波, 盛亦兵. 不同播种量对盐碱地紫花苜蓿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309-311. |
[12] |
赵彦, 云锦凤, 石凤敏, 高翠萍. 蒙古冰草Lea3抗旱基因片段的分离与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6): 64-67. |
[13] |
刘丽平, 胡焕焕, 李瑞奇, 李慧玲, 常春丽, 李雁鸣.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125-131. |
[14] |
张众, 云锦凤, 逯晓萍, 温超, 贾利霞. 氮磷钾多元复合肥对蒙古冰草种子生产效应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3): 41-44. |
[15] |
杨文平, 郭天财, 刘胜波,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小麦灌浆期干物质转移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6): 103-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