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谷跃麟.旱地农业的现状与研究动态[J].世界农业,1992(9):53-54.
[2] 张建国,晋京串,肖月宁.山西旱地农业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52-53.
[3] 汪开始.世界农业用水供需状况[J].世界农业,1999(3):40-41.
[4] 刘汝温.旱作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抗旱技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5(1):14-16.
[5] 贾伟,周怀平,解文艳,等.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2):138-142.
[6] 牛新胜,马永良,牛灵安,等.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免耕播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58-159.
[7] Unger P W Straw-mulch rate effect on soil water storage and sorghum yield[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78,42:485-491.
[8] 李寿强,王艳菊,马妙芳,等.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1):135-136.
[9] 肇贵超,辛亚军.牙克石小麦秸杆还田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增刊):193-194.
[10] 黄文武,刘淑芝,张明树,等.宁城县半干旱地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增刊):161-162.
[11] 王爱铃,高旺盛,洪春梅.华北灌溉区秸秆焚烧与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11(1):142-144.
[12] 迟永刚,黄占斌,李茂松.保水剂与不同化学材料配合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132-135.
[10] 王改玲,郝明德,李仲谨.不同覆盖物和蒸发抑制剂对土壤蒸发影响的研究初报[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133-135.
[14] 潘英华,雷廷武,张晴雯,等.土壤结构改良剂影响下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5):63-65.
[15] 赵印英.不同覆盖技术特点及其节水增产效果与投入产出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37-39.
[16] 白艳红,刘瑞娟,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50-51.
[17] 周志刚,陈明琦,藏健,等.半干旱地区不同抗旱保水剂对玉米出苗和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57-58.
[18] 杜长玉,衰仲贤,金英,等.土面保墒剂保墒效果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4):21-23,26.
[19] 鲁秀芝,李绍杰,李华.ASA高效植物保水剂在玉米田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4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