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世和.超级麦研究与21世纪小麦育种[C] ∥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175-185.
[2] 中国小麦产量.中国农作物数据库.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zzys.agri.gov.cn/nongqing_result.asp.
[3] 傅兆麟.小麦产量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效应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23(2):43-50.
[4] 王树安,兰林旺,周殿玺,等.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M] ∥兰林旺,周殿玺.小麦节水高产研究.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1995:4-15.
[5] Chen Xin-ping.Optimization of the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in the Northern China Plain[D].Germany:University of Hohenheim,2003:14-30.
[6] 赵久然.北京郊区作物产量和氮肥施用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7,15:36-38.
[7] 王法宏,王旭清,赵君实.1997年山东小麦亩产超650kg地块高产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97(5):12-16.
[8] 王法宏,赵君实.山东小麦生产潜力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1995(1):4-8.
[9]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养分数据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5-108.
[10] 陈秀德,王洪征,黄孝新,等.土壤养分含量及施肥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9(4):34-35.
[11] 于淑芳,杨力,孙明,等.山东省高产粮田养分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5):31-33.
[12] 孟庆华,贺明荣,王琪贞,等.山东省主要土类高产农田土壤状况及其限制性养分因子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6,27(6):256-258.
[13] 高祥照,胡克林,郭焱,等.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与精确施肥.中国农业科学[J].2002,35(6):660-666.
[14]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等.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II.农田养分收入参数[J].土壤通报,1996,27(4):151-154.
[15] 李秋梅.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46-49.
[16] Mallarion A P,Webb J R,Blackmer.Corn and soybean yields 14 years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ation on a high testing soil[J].Journal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1991,4(3):312-317.
[17] 庞红喜,宋哲民,屈益民.大穗小麦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5(4):28-32.
[18] 申琳.京郊吨粮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8,16(3):18-21.
[19] 赵延吉,赵檀方,谭相真.山东省小麦高产新品种的现状及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J].作物研究,1996,10(1):34-36.
[20] 赵民强,王平信.宿县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动态和高产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1998,4(4):20-23.
[21] 赵贵法,董必先,郭素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及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5,23(2):19-21.
[22] 王海洋,张俊喜,顾根宝,等.沿海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8(6):5-7.
[23] 王法宏,李汉元,王旭清,等.当前山东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1998(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