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克循.河南土壤地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23-543.
[2] 汤向东,张慎举.砂土的特点与合理施肥[J]. 河南农林科技,1981(12):4-6.
[3] 吴继华,周帅,刘水仙,等.商丘市花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花生学报,2003,32(B11):117-120.
[4] 杨继远,张慎举,侯乐新.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施肥技术模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166-169.
[5] 郭洪海,杨丽萍,李新华,等.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14):123-128.
[6] 李伟华,张慎举,孔亮,等. 惠满丰有机复混肥在花生上的增产效果[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4(专辑):8-9.
[7] 吴继华,李可,苏锐锋.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商研9658干物质积累动态及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花生学报,2010,39(4):27-30.
[8] 劳家圣.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29-666.
[9] 王忠. 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36-339.
[10] 莫惠栋.Logistic 方程及其应用[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3,4(2):53-57.
[11]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中国花生栽培学[M].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47-162.
[12] 张慎举,卓开荣. 土壤肥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9:125-150.
[13] 冯昊,李安东,吴兰荣,等.春花生超高产生育动态 及生理特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28-31,34.
[14] 王才斌,郑亚萍,成 波,等.花生超高产群体特征与光能利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4,19(2):40-43.
[15] 郭永华,郭护团,李君,等.渭北旱原花生开花规律及对结实性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2(7):8,19.
[16] 李向东,万勇善,张高英,等.麦套夏花生生育特点及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J]. 中国油料,1994,16 (4):17-20.
[17] 孙学武,孙奎香,万书波,等. 麦套花生花育22号超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研究[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2,7(1):12-16.
[18] 万勇善,张高英,李向东,等. 高产夏直播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形成规律[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2):43-47.
[19] 梁晓艳,李安东,万书波,等. 超高产夏直播花生生育 动态及生理特性研究[J]. 作物杂志,2011(3):46-50.
[20] 甄志高,段莹,王晓,等. 豫南旱地花生开花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J].花生学报,2007,36(2):16-18.
[21] 郑亚萍,梁晓艳,王才斌,等. 不同土壤类型旱地花生 的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5):496-501.
[22] 王小纯,汤丰收,张新友,等.不同花生品种侧枝发育动态与产量性状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1): 100-104.
[23] 张新友,韩锁义,刘华,等.不同花生品种高产生理参数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1):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