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建栋,曹卫星,金之庆,等.玉米冠层光分布农业气象模式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3):13-19.
[2] 王鹏文,戴俊英.玉米群体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9,14(3):60-64.
[3] 林国强,黄建成,陈志雄,等.窄畦窄行穴播大豆群体生理指标及光分布特点[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3):56-59.
[4] 同长生,肖世和,张秀英,等.冬小麦冠层内的光分布[J].华北农学报,2002,17(3):7-13.
[5] 张艳敏,李晋生,钱维朴,等.小麦冠层结构与光分布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6,11(1):54-58.
[6]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等.水稻不同穗型对冠层特性及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5,21(1):83-89.
[7] 徐正进,陈温福,周洪飞,等.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利用前景[J].科学通报,1996,41(19):1122-1126.
[8] 韩亚东,张文忠,徐正进,等.不同穗型不同行向水稻穗遮光问题理论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2000,8(1):14-17.
[9] 陈德华,吴云康,蒋德铨,等.棉花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研究[J].棉花学报,1995,7(2):113-117.
[10] 孙守钧,张云华,曹秀云,等.高粱理想株型研究:不同株型结构冠层光分布与产量[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8(4):80-84.
[11] 张睿,刘党校.氮磷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543-547.
[12] 李志勇,郭予琦,王璞,等.不同水肥优化模式下冬小麦叶片生长及群体光分布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1(2):8-12.
[13] 王建林,徐正进.穗型和行距对水稻冠层受光态势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5):422-426.
[14] 曹宏鑫,董玉红,王旭清,等.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128-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