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喻大昭, 周忠泉, 杨振荣, 等. 病毒抑制防治烟草花叶病田间试验[J]. 烟草科技, 2003(8): 46-48.
[2] 谈文, 吴文华. 烟草病理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43-144.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中国烟草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26-427.
[4] 韩锦峰, 郭月清, 刘国顺, 等. 微量元素与烟草花叶病、烟草产质的研究初报[J]. 中国烟草, 1983(2): 7-11.
[5] 侯玉霞, 李重九, 刘仪, 等. 抗病毒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与烟叶绿体互作的影响[J]. 植物保护, 1998(2): 10-13.
[6] 白建军, 孙素娟, 李重九, 等. 几种野生植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生物活性初探[J]. 农药学学报, 1999, 1(3): 94-96.
[7] 刘国坤, 谢联辉, 朱奇英, 等. 15种植物的单宁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的抑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 2003, 23(3): 279-283.
[8] 江山, 韩熹莱. 植物病毒病化学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学, 1995, 10(1): 1-7.
[9] 丁宝章, 王遂义, 高增义. 河南植物志[M]. 第一分册,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 387-388.
[10] 王爱国, 罗广华. 植物的超氧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量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6): 55-57.
[11] 赵世杰, 刘华山, 董新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 161-163, 152-154.
[12] EI-Moshaty F I B, Pike S M, Novacky A J. Lipid peroxidation and superoxide production in cowpea (ovigna unguiculata) leaves infection with tobacco ringspot virus of 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J]. J Physiol Mol Plant Pathol, 1993, 43: 109-119.
[13] 何钟佩. 农作物化学控制实验指导[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3: 30-31.
[14]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64-165.
[15]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指南[M]. 上海: 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9: 196-197, 317-318.
[16] 陈瑞泰, 朱贤朝, 王智发, 等. 全国16个主产烟省(区)烟草侵染性病害调研报告[J]. 中国烟草学报, 1997(4): 1-7.
[17] 李盾, 王振中, 林孔勋. 花生体内几种酶活性与抗锈病性的关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 12(3): 1-6.
[18] 吴岳轩, 曾富华, 王荣臣. 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关系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26(2): 127-131.
[19] 周洁, 陈伟, 叶明志, 等.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酚类物质的变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6(2): 250-255.
[20] 吴元华, 文才艺, 李浩戈, 等. 烟草感染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后六种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1999, 5(2): 30-34.
[21] Andresenl, Becken W, Schluter K, et al. The indentification of lesf thinon as one of the main jasmonate-induced proteins of barley(Hordeam vulgare)[J]. Plant Mol Biol, 1992, 19: 193-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