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泳超, 燕博文, 曹红章, 王山聪, 马梦金, 张俊杰, 郭家萌, 王浩, 邵瑞鑫, 杨青华. DA-6与CCC复配对密植下玉米叶片光合及抗早衰能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90-102. |
[2] |
冯素伟, 刘朝阳, 胡铁柱, 丁位华, 王光涛, 茹振钢. 畦田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12-118. |
[3] |
王晓丽, 王敏, 岳爱琴, 郭数进, 王鹏, 王利祥, 杨婷婷, 张海生, 张永坡, 高春艳, 张武霞, 牛景萍, 杜维俊, 赵晋忠. 氮素营养和根瘤菌接种对大豆结瘤固氮和生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95-102. |
[4] |
高杰, 李晓荣, 封广才, 李青风, 彭秋.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75-281. |
[5] |
严红梅, 段秋宇, 李虹桥, 郭世星, 吴永成. 密度对甘蓝型矮秆油菜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43-148. |
[6] |
杨灵, 韩配配, 张钰钦, 代晶, 李银水, 顾炽明, 沈欣杰, 谢立华, 秦璐, 廖星. 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67-175. |
[7] |
周婷, 岳彩鹏, 黄进勇, 华营鹏. 甘蓝型油菜铵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0-22. |
[8] |
张永平, 潘佳楠, 郭占斌, 吴强, 白羽. 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群体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08-115. |
[9] |
肖振雷, 李慧, 刘连涛, 张永江, 白志英, 张科, 孙红春, 李存东. 水分和种植密度对棉花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32-138. |
[10] |
何铭钰, 肖汉乾, 邓小华, 李良勇, 李武进, 周孚美, 陈治锋, 肖艳松, 黄琼慧, 黄杰. 浓香型稻茬烤烟生长和物质积累与养分利用效率[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39-146. |
[11] |
张丽华, 姚海坡, 姚艳荣, 董志强, 吕丽华, 贾秀领. 不同降雨分配年型小麦春灌1水与播期、密度的互作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96-104. |
[12] |
吕亮杰, 刘少兴, 陈希勇, 赵爱菊, 孙丽静, 李辉. 干旱胁迫下不同类型小麦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动态[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89-98. |
[13] |
黄晨晨, 宋晓, 黄绍敏, 张珂珂, 岳克. 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形态、磷素转运及产量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69-175. |
[14] |
李银水, 余常兵, 戴志刚, 顾炽明, 秦璐, 沈欣杰, 胡小加, 谢立华, 廖星. 稻秆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177-186. |
[15] |
严红梅, 汤维群, 李虹桥, 谢露瑶, 彭霄, 胡跃, 郭世星, 吴永成. 施氮量对半矮秆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5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