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东, 李海山, 孟川, 王玉海, 吴芳, 牟金贵, 马俊贤, 王明秋. 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26-31. |
[2] |
边立娜, 范宝莉, 孙德岭, 彭永康.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可育花粉母细胞不同发育期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101-105. |
[3] |
李祖任, 晏升禄, 廖海民, 周小毛, 柏连阳. 入侵杂草美洲商陆大小孢子的形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81-86. |
[4] |
吴佳岩, 汤明威, 郭勃予, 解莉楠, 聂玉哲, 张旸. 草原龙胆雄蕊发育特定阶段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6): 44-51. |
[5] |
徐巍, 冯辉. 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58-62. |
[6] |
张丽, 王庆彪, 郑鹏婧. 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鉴定与分类[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5): 125-129. |
[7] |
徐巍, 冯辉. 奶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1): 44-48. |
[8] |
米哲, 李云昌,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陈玉峰, 胡琼.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及再生苗早期倍性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5): 97-102. |
[9] |
曾爱松, 冯翠,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40-44. |
[10] |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朱家成, 赵磊, 曹金华.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4): 102-106. |
[11] |
苗锦山, 杨文才, 李美芹, 沈火林. 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发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关系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4): 92-95. |
[12] |
蒋武生, 张晓伟, 姚秋菊, 原玉香, 耿建峰. 活性炭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5): 93-96. |
[13] |
郝薇薇, 赵泓, 盛小光, 陈斌, 刘凡. 花椰菜与黑芥体细胞杂种的生物学特性[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4): 100-104. |
[14] |
吕艳玲, 陶承光, 王鑫. 利用杂交种转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3): 31-33. |
[15] |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孙日飞.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植株能力的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1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