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凯, 杜青, 陈平, 谢琛, 汪锦, 王甜, 张晓娜, 杨文钰, 吴永成, 雍太文.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氮素 积累、分配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37-144. |
[2] |
叶德练, 管大海, 张钰石, 张明才, 李召虎. 雨养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调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2): 125-130. |
[3] |
解备涛, 王庆美, 张海燕, 李爱贤, 侯夫云, 汪宝卿, 董顺旭, 张立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和激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1): 155-161. |
[4] |
姚海坡, 董志强, 吕丽华, 申海平, 姚艳荣, 张丽华, 贾秀领.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52-156. |
[5] |
宋江萍, 汪精磊, 李杨, 沈镝, 李锡香. 老化萝卜种子活力恢复技术的比较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89-195. |
[6] |
范光宇, 赵治海, 袁进成, 马海莲, 宋小青, 宋晋辉, 王凌云, 刘颖慧. 张杂谷3号的解剖学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114-119. |
[7] |
黄永芳, 曾炳山, 杨懋勋, 周锦平, 李云. 柚木嫩枝扦插生根组织解剖学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265-269. |
[8] |
韩彦肖, 王亚茹, 刘树海, 王永博, 李晓, 李勇, 王迎涛.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黄冠梨糖、酸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S1): 149-153. |
[9] |
李健, 赵宇, 李锦锦, 杨青华, 谌涛, 马兴立. 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及其调控[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 131-135. |
[10] |
李源, 王赞, 刘贵波, 孙桂枝, 高洪文. 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内源激素及解剖结构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6): 211-216. |
[11] |
顾万荣, 李召虎, 翟志席, 段留生, 张明才. 叔胺类活物质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3): 85-89. |
[12] |
赵黎明, 郑殿峰.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同化物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3): 106-111. |
[13] |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杜吉到, 李建英.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同化物及内源激素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12-16. |
[14] |
张志华, 刘新彩, 刘彦红, 王红霞, 褚发朝, 宫墨林, 申新英. 核桃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2): 129-132. |
[15] |
张明才, 翟志席, 何钟佩, 段留生, 李召虎. 80%胺羧酯·甲哌可溶性粉剂对大豆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调控[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1): 4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