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霞, 罗丽卉, 周娅, 杨定清, 王棚, 李森. 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24-131. |
[2] |
李福建, 徐东忆, 刘凯丽,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耕作方式对稻茬小麦幼苗茎蘖生长生理和生产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58-67. |
[3] |
贺洁, 孙少光, 葛昌斌, 宋丹阳, 乔冀良, 李锁平, 苏亚蕊, 廖平安. 不同小麦品种(系)茎秆显微结构、生化组分与茎秆强度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68-76. |
[4] |
平怀香, 崔建宇, 陈硕, 魏露露, 陈清, 张德龙. 施肥对农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相关酶活变化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112-120. |
[5] |
樊芳芳, 焦晓燕, 刘佳琪, 郭珺, 王劲松, 武爱莲, 白文斌, 平俊爱. 高粱、玉米残体的腐解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147-157. |
[6] |
贾朝爽, 王志华, 王文辉, 佟伟. 1-MCP和乙烯利对秋子梨采后生理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76-187. |
[7] |
刘长源, 焦凤丽, 洪圣哲, 孙池涛, 张明明, 张凯, 李全起.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46-252. |
[8] |
樊娅萍, 陈芳玲, 贺苗苗, 王倡宪. 强还原灭菌条件下添加橘皮对土壤性状与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53-259. |
[9] |
苏小雨, 高桐梅, 李丰, 魏利斌, 田媛, 王东勇, 朱松涛, 卫双玲. 不同耐热基因型芝麻苗期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96-105. |
[10] |
李静怡, 王忍, 孟祥杰, 梁玉刚, 龚向胜, 黄璜, 魏海林.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87-98. |
[11] |
逄娜, 程松, 张水梅, 袁静超, 刘剑钊, 刘松涛, 任军, 梁尧, 蔡红光.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24-131. |
[12] |
王建国, 路战远, 程玉臣, 张德健, 赵小庆, 武海明, 赵玉河. 休耕对小麦和油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81-88. |
[13] |
陈静, 王朝云, 易永健, 汪洪鹰, 易镇邪, 周晚来. 短期淹水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99-107. |
[14] |
王鹏, 郑学博, 梁洪波, 宋文静, 季璇, 徐艳丽, 况帅, 董建新. 不同施肥模式对植烟棕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187-196. |
[15] |
李飞, 王俊鹏, 梁斌, 李俊良.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设施菜地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56-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