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静, 林建新, 张扬,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利用转录组解析鲜食玉米闽甜6855的耐寒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8. |
[2] |
贺洁, 孙少光, 葛昌斌, 宋丹阳, 乔冀良, 李锁平, 苏亚蕊, 廖平安. 不同小麦品种(系)茎秆显微结构、生化组分与茎秆强度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68-76. |
[3] |
唐康, 曾宁波, 张晚晴, 张昊, 万书波, 刘登望, 李林. 酸性红壤区耐低钙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62-71. |
[4] |
金欣欣, 王瑾, 宋亚辉, 程增书, 李玉荣, 苏俏. 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31-239. |
[5] |
金欣欣, 宋亚辉, 程增书, 王瑾, 李玉荣, 苏俏. 花针期灌溉对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24-131. |
[6] |
梅瑜, 李向荣, 蔡时可, 顾艳, 王继华. 药食同源植物甘葛藤的全长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0-17. |
[7] |
戴良香, 丁红, 史晓龙, 徐扬, 张冠初, 秦斐斐, 张智猛. 盐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59-67. |
[8] |
钟婷婷, 郭诗芬, 卢文斌, 肖钢. 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KASP标记开发和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84-190. |
[9] |
张胜忠, 胡晓辉, 苗华荣, 杨伟强, 崔凤高, 邱俊兰, 陈四龙, 张建成, 陈静. 栽培种花生含油量QTL定位与上位性互作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27-35. |
[10] |
张帅, 张希兰, 张娜, 赵明辉, 乔文臣, 孙丽静, 李辉, 傅晓艺, 何明琦, 纪军, 李俊明. 黄淮麦区北片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31-39. |
[11] |
董志强, 郑孟静, 吕丽华, 张经廷, 申海平, 姚艳荣, 张丽华, 贾秀领. 不同套种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33-137. |
[12] |
陈勇生, 何慧怡, 齐永文, 劳方业. 硒肥对覆膜花生生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68-273. |
[13] |
潘雷雷, 纪红昌, 黄建斌, 淮东欣, 雷永, 隋炯明, 唐艳艳, 朱虹, 姜德锋, 王晶珊, 乔利仙. 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的花生AhFatB基因编辑[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64-70. |
[14] |
余琼, 索炎炎, 司贤宗, 张翔, 李亮, 孙艳敏. 不同缓控释肥种类及施用深度对花生养分积累及产质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52-160. |
[15] |
路亚, 王春晓, 王丽丽, 于天一, 郑永美, 吴正锋, 李林, 王才斌. 花生幼苗对酸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品种间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7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