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大凤, 卢树昌, 王威. 生物炭施用对夏填闲作物氮素吸收及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63-170. |
[2] |
裴志强, 卢树昌, 王茜, 王大凤. 不同种植密度的夏季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磷素形态及其迁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26-132. |
[3] |
高先悦, 高淑敏, 刘少杰, 张莉, 于金凤. 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及毒素化学型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37-42. |
[4] |
胡诚, 刘东海, 乔艳, 刘友梅, 李双来, 陈云峰.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308-312. |
[5] |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杜桂娟, 蔡倩, 冯良山, 杨宁. 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5): 200-207. |
[6] |
梁玉芹, 杨阳, 刘云, 董畔, 宋炳彦. 无土基质材料对作物生长及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421-425. |
[7] |
南镇武, 梁斌, 陈延玲, 刘树堂, 刘锦涛.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氮素矿化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5): 146-151. |
[8] |
严蕾艳, 张宴瑜, 马凯慧, 宋慧, 王毓洪. 两种瓜类镰刀菌的多重PCR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44-47. |
[9] |
李燕青, 孙文彦, 许建新, 李志杰, 尹红娟, Kyeong-BoLee, 徐明岗, 武海雯, 张会民. 华北盐碱地耐盐经济作物筛选[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227-232. |
[10] |
曹玲, 王艳芳, 陈宝悦, 王倩. 主要蔬菜作物耐盐性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233-237. |
[11] |
茹淑华, 张国印, 孙世友, 耿暖, 王凌. 不同施氮量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及土体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6): 172-177. |
[12] |
晁岳恩, 常阳, 王美芳, 何盛莲, 赵献林, 雷振生. 7种作物叶绿体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及聚类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4): 60-64. |
[13] |
南雄雄, 游东海, 田霄鸿, 李锦, 王淑娟, 崔娟, 刘廷.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5): 222-229. |
[14] |
王淑芬, 贾永国, 赵贺清. 干旱绿洲农田春小麦耗水规律及农业用水变化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103-106. |
[15] |
黄立梅, 黄绍文, 刘双全, 周卫. 规模经营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与高效平衡施肥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1): 205-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