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南方早熟油菜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其光合特性[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13-121. |
[2] |
王磊, 万敬敬, 杜雄, 崔彦宏, 党红凯, 李科江. 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4): 177-183. |
[3] |
陈景玲, 朱秀红, 王谦, 袁远, 苗蕾, 赵勇, 吴明作. 番茄果实与空气间对流换热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6): 229-232. |
[4] |
孙世刚, 李英杰, 张建斌.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344-348. |
[5] |
田菲, 韩淑敏, 胡玉昆. 洋河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53-357. |
[6] |
张文宗, 王鑫, 康西言, 魏瑞江, 刘晶淼, 张超. 河北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67-372. |
[7] |
樊静, 杨永辉, 张万军. 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驱动因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2): 175-179. |
[8] |
辛吉武, 蒲金涌, 马鹏里. 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方式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以天水市为例[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1): 156-159. |
[9] |
李云鹏, 娜日苏, 刘朋涛, 陈素华.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遥感监测与气候成因[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S3): 56-61. |
[10] |
姚艳荣, 贾秀领, 马瑞崑, 张全国, 冯延茹, 胡阿丽. 冀中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差异及地域和气候因子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S2): 23-28. |
[11] |
王永, 赵举, 程玉臣.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气候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S1): 57-60. |
[12] |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S1): 65-68. |
[13] |
雷振生, 吴政卿, 田云峰, 罗鹏, 杨会民, 刘媛媛, 白由路, 孙克刚. 生态环境变异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3): 1-4. |
[14] |
陈素华, 宫春宁. 气候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S1): 69-73. |
[15] |
赵建成, 李琳, 李盼威, 武明录, 尚辛亥, 李凤岚. 河北省珍稀濒危高等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初探[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2): 108-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