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9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9-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古旭, 胡道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硬粒小麦(T.durum)×普通小麦(T.aestivum)F1进行花药培养, 成功地诱导出小麦种间杂种花粉植株, 处于单核中晚期的小麦种间杂种花粉适合于诱导形成花粉愈伤组织, 不同的培养基在出愈率和绿苗率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小麦种间杂种F1基因型不同, 其花培效果也不同, 即使在同一种培养基上, 不同基因型间的出愈率和绿苗率也不一致。植株生长环境、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对其花培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 王培, 陈玉蓉, 范光年, 方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小麦植株叶片保卫细胞长度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 472丛小麦花粉植株叶片中保卫细胞长度的分布在36-84μ之间, 453株普通六倍体小麦叶片保卫细胞长度分布在57.6-81.6μ之间, 二者分布有交叉重迭。经分析检验, 花粉植株中叶片保卫细胞长度达65.0μ以上的, 可以认为该植株已自然加倍了。经应用于花粉植株的倍数鉴定, 准确率达93-94%。
  • 路铁刚, 郑国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红豆草下胚轴切段在含有1mg/1BA, 1mg/1KT的LS培养基上培养, 两周后在切面处产生愈伤组织。选择由一块切段产生的淡黄色愈伤组织, 繁殖并连续选择几代至其外观稳定, 转移到含1mg/1BA的LS培养基上, 15天后即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球形胚形成, 但只有少数可按正常的胚胎发育途径发育。其存在的另一可能途径是球芽途径, 即球状结构上逐渐分化出根和芽而得到完整植株, 它具有独立的结构, 不同于一般的器官发生途径。
  • 王婉仪, 薛民生, 朱维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北京地区冬小麦高产育种的进展及问题, 提出高产品种模式以中间型模式较现实可行, 设计时应注意: 1.对产量构成三因素要统筹兼顾, 尽量挖潜, 争取综合优势。2.协调穗粒数与抗寒及熟期的矛盾, 在中等小穗数的基础上争取提高小穗结实数并力争减少不孕小穗数。3.穗粒重构成的三种类型, 穗粒数/千粒重是: (1)中上/中上, 稳产性好, 较易实现(2)中上/上, 高产潜力大(3)上/中, 利于协调高产与优质。4.兼具中上等分蘖力, 越冬抗寒性好及成穗率高, 可获较高的亩穗数。5.株高80-85厘米, 收获系数0.44-0.50为宜。多穗与大粒结合型, 也可获得高产。
  • 周新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小麦芽鞘生长,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内源吲哚乙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100ppm-1000ppm的硝酸稀土可促进小麦芽鞘的生长, 尤以1000ppm浓度明显。这种生长的促进伴随着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增加,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目的增多及内源吲哚乙酸水平的下降。稀土元素也可加强外源吲哚乙酸对小麦芽鞘生长的促进, 抵消外源脱落酸对芽鞘生长的抑制。
  • 毛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甘薯不同品种进行嫁接, 研究了地下部、地上部生长的相互关系, 嫁接材料砧木与接穗之间的交互作用。甘薯地下部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嫁接后, 砧木与接穗之间交互影响不显著, 可以利用甘薯库鉴定品种产量高低。
  • 刘润堂, 高平平, 温琪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的谷子品种120个, 以及狗尾草、谷莠子和御谷等材料,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谷子芽期的酯酶同工酶酶带共出现19条, 所得酶谱分成31个类型。从地理分布来分析, 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区品种酯酶同工酶类型丰富。从谷子品种的起源和演变来分析, 谷子和普通狗尾草的酶谱大致相同。研究表明, 酯酶同工酶重复性好, 比较稳定, 可以做为谷子分类学和研究谷子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 李学真, 高俊山, 马德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糜是北方的耐旱性作物。其解剖特征为根系层次多, 次生根量大。植物体表多毛。根、茎、叶机械组织发达, 薄壁细胞比例小。叶上表皮泡状细胞大, 深入叶肉1/3以上, 叶脉密, 并有典型的C4植物维管束环的构造。这些构造与它的栽培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区域有一定关系。
  • 屠礼传, 王文泉, 梁秀银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由3个芝麻雄性不育系, 3个外引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组成7×7半双列杂交, 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以丹巴格和巴·辛道斯的gca最好, ms-2×86-1产量最高, 其次是ms-2×丹巴格和ms-1×豫芝1号, 这些组合的综合性状的sca效应值也高。试验结果认为, 两个gca都好的品种配制的组合, 其性状的sca方差不一定就高。理想的组合应考虑双亲在亲缘和地理起源方面的差异, 以及亲本之一具有高的gca效应值和组合的综合性状具有特定的组合能力。
  • 张青文, 林昌善, 张一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河北省气候资源的分析, 在前人提出的光热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降雨和径流情况, 进行水分订正。并对河北各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绘出了河北省气候生产力地理分布图, 为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 高宗仁, 罗印凡, 郭良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0-1986年,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棉蚜对棉花的危害损失, 平均单株蚜量(x)与籽棉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 出苗至3片真叶期为y=-38.574+11.645Inx: 4-6片真叶期为y=-49.633+11.232lnx: 成株期(伏蚜)为y=-28.802+5.465lnx。在经济允许损失为1%左右时, 三个生育期的棉蚜防治指标分别为平均每株30-50头, 每株80头左右, 和每株(3片叶)200头左右。经生产示范, 执行本指标可减少药剂防治2-3次, 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张卓敏, 张慧杰, 李建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1985-1988年研究结果: 采用五氯硝基苯拌种可有效地防治覆膜棉田立枯病死苗。种植中抗枯萎病品种, 并协调组配五氯硝基苯拌种诱发自然串珠镰刀菌对枯萎病的减轻作用和塑膜覆盖对枯萎病的生态防治作用, 其综合防病效果达到高抗品种的水平。摘除棉株下部3个果枝上的棉蕾或下部3个果枝可协调棉株成铃结构, 恶化发病生态位, 从而使铃病明显减轻, 棉花大幅度增产。
  • 刘荣昌, 李凤汀, 郝正然, 李春辉, 杨则媛, 郝月皎, 刘淑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条件下, 小麦接种联合同氮菌W-43、W-432、W-91菌株, 对小麦营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单株次生根多0.8-1.0条, 单株分蘖增加0.35-0.48个旗叶面积增加1-3平方厘米, 叶绿素含量提高12%, 株高1-3厘米, 每亩有效穗增加2.2-3.2万个, 穗粒数增加1.4-1.5粒, 千粒重增加1.4-1.5克, 单产提高20.1-46.4公斤, 增产率6.6-14.2%, 同时改善小麦品质。
  • 贾恒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山西省西部黄土丘陵、中部盆地和东部丘陵土壤缓效钾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其释放过程符合幂回归(y=ax-b)。其释放容量是: 保德红土>午城黄土>黑垆土、(土娄)土(褐土)>绵沙土, 但释放强度则相反。土壤缓效钾释放累积量与不同土壤类型缓效钾释放容量一样, 是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
  • 周林, 蒋伟明, 杨槐俊, 段锦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白菜类6种蔬菜花粉及甘蓝花粉进行了观察: 白菜类蔬菜不同类型的花粉其大小、形态、花粉外壁纹饰存在差异。芜菁、卵圆型大白菜、苔菜属大花粉类型, 直筒型大白菜、白菜型油菜、小白菜属小花粉类型。形状大部分为长椭球形。萌发孔形式为三孔沟状。表面纹饰为穴状网。分析比较结果为鉴定和识别这些蔬菜类型, 研究其起源、进化及分类提供了参考。
  • 梁力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吸水纸检验法, 对辣椒种生露湿漆斑茵和疣孢漆斑菌的种子带菌程度, 在种子上的生长特点, 对植株的致病性, 对光照及温度的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露湿漆斑菌和疣孢漆斑菌的带菌率分别为0.4%和0.3%, 两种菌的检出频率都为3.0%。在种子上的生长特点都以形成黑色粘孢团为特征。人工接种后, 在辣椒叶片上都能导致叶斑。近紫外灯对这两种菌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露湿漆斑菌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28℃, 疣孢漆斑茵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2℃。
  • 岳彬, 李亚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6-1988年秋季, 在天津市郊区3个地点采集菜豆锈病菌夏孢子, 经在感病品种锦州双季豆上两次单夏孢子分离后, 再在4个鉴别品种上分离鉴定, 获得锈病菌分离物, 最后采用19个国际通用鉴别品种进行锈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天津地区菜豆锈病菌存在两个主要生理小种。这两个小种在鉴别品种Olatne、51051、AXS37、30-7-2上发病等级为3、1、3、2和1、1、3、2。经与Stavely鉴定出来的美国38-57号小种比较, 无一相同。因此, 暂把3、1、3、2 定为CTJ-1(中国天津一号), 把1、1、3、2定为CTJ-2(中国天津二号)小种。
  • 宫芸秀, 扈利华, 邢祖培, 李美茹, 杨晓峰, 李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甘兰夜蛾核型多角体NPV82-17病毒株, 经腹腔、静脉、口服感染裸鼠。被感染裸鼠9-37天的脏器经电镜观察, 其肝、脾的枯否细胞和网状细胞的胞浆内都存有1至数个多角体。另将其脏器悬液回接靶昆虫棉铃虫, 腹腔和静脉感染率为83-100%, 口服感染率为7-77%。
  • 苏骏, 崔景岳, 李仲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胸金针虫幼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 既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又符合当n大于某一值的奈曼分布。土壤10cm以上浅层分布基本与幼虫在整个活动深度上层内的空间分布相一致, 春、秋期间, 大部分幼虫在10cm以上浅层土壤内取食危害。幼虫的抽样调查可选在春、秋危害期于10cm以上土层内进行。本研究采取的几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与实地虫量调查无显著差异, 其中以平行线方法效果较佳。
  • 刘中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比较原产地气候条件和福寿螺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确定福寿螺养殖的生态因子指标, 划分适宜养殖区域并进行分区综合评价。为这一新兴的水产珍品养殖业的迅速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尚衍重, 张玉启, 侯焱辉, 齐国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腐朽菌11种。其中两种(扁芝和单色下皮黑)在国内为首次报道落叶松寄主。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