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长云, 张启明, 石海春, 余学杰, 董丽, 夏伟, 柯永培. 不同核背景对玉米CMS-C线粒体复合体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89-93. |
[2] |
陈文涛, 潘根, 唐慧娟, 常丽, 李德芳, 赵立宁, 陈安国, 李建军. 红麻HcMS1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64-74. |
[3] |
刘晓东, 李海山, 孟川, 王玉海, 吴芳, 牟金贵, 马俊贤, 王明秋. 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26-31. |
[4] |
梁铁军, 陈雄辉, 崔玉梅, 罗方雄, 张泽民, 彭海峰. 影响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低温敏感度QTL定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29-34. |
[5] |
张强, 张涛, 常晓轲, 韩娅楠, 程志芳, 刘卫, 王彬, 姚秋菊. 一个辣椒胞质雄性不育SCAR标记的KASP转化及其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93-98. |
[6] |
贾小平, 袁玺垒, 陆平, 侯典云, 戴凌峰. 谷子6号染色体雄性不育基因的克隆[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1): 65-70. |
[7] |
边立娜, 范宝莉, 孙德岭, 彭永康.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与可育花粉母细胞不同发育期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101-105. |
[8] |
段阳, 姚盟, 蒙立颖, 石晓艺, 齐智, 叶佳丽, 闫鹏娇, 刘子涵, 宋喜悦.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T763A的败育特点及育性恢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2): 98-105. |
[9] |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朱家成, 何俊平, 蔡东芳, 曹金华, 赵磊, 王东国. 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1): 102-109. |
[10] |
徐巍, 冯辉. 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58-62. |
[11] |
冯佳, 莫利平, 赵春华, 纪军. 基于多环境下2个相关小麦RILs群体不育小穗的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63-68. |
[12] |
柏斌, 吴俊, 庄文, 姚栋萍, 李莺歌, 邓启云. 育性敏感期低温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98-104. |
[13] |
曹庆军, 杨粉团, 梁尧, 姜晓莉, Lamine Diallo, 李刚. 灌浆期模拟粘虫危害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180-185. |
[14] |
毕青, 周雪, 冀瑞琴, 冯辉. 大白菜育性相关蛋白差异表达[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2): 128-131. |
[15] |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学芳, 李少钦, 李殿荣, 李永红, 董育红. 甘蓝型油菜两类同核异质杂交种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2): 166-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