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翟培恩,彭惠玲,等.赤峰市农作物种子志[].亚太新闻出版社,2003,(4):149.
[2] 王懿波,王振华,等.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16-24.
[3] 曹广才,徐雨昌,等.食用玉米自交系[M].北京: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 王懿波,王振华,等.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J].华北农学报,1998,13(1):74-80.
[5] 孟繁盛,付金宁.赤峰市玉米杂交种的应用现状及种质基础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87-89.
[6] 孟繁盛,宁朝辉.赤峰市玉米育种研究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82-84.
[7] 慈艳华,孟繁盛,王宏志,等.早熟玉米新品种赤早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62,65.
[8] 宁朝辉,张艳飞.中晚熟春玉米新杂交种赤单661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58.
[9] 孟繁盛,慈艳华,孙军玲,等.玉米杂,交种赤单661选育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5):19.
[10] 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研究室.玉米杂交种赤单202选育与应用[J].内蒙古农业利技,2000,(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