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毓湘.当代世界棉业[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 李 胄 , 景忆莲, 范万发, 等。 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对丰产性选择效果的研究[J].中国棉花, 2003, 30(12) ;10 - 12.
[3] 周有耀.近 10 年我国棉花品种选育进展[J].中国棉花, 1996, 23(6) ; 2 - 5.
[4] 项时康.论我国棉花质量现状[J].棉花学报, 1999, 11(1 ) : 1 - 10.
[5] 喻树迅, 魏晓文.我国棉花的演进与种质资源[J].棉花学报, 2002, 14(1 ) : 48 - 51 .
[6] 张志刚, 曾少云, 杨芳荃, 等.对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探讨[J].作物研究, 2002, 16(5) : 258 - 261 .
[7] 杨伟华, 项时康, 唐淑荣, 等.20 年来我国自育品种纤维品质分析[J].棉花学报, 2001 , 13(6) : 378 - 383.
[8] 唐海明 , 陈金湘, 熊格生, 等.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 2006, 20(5 ) : 439 -441 .
[9] 孙东磊, 梁 钰, 李存东, 等.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2) : 212 - 217.
[10] 翟学军, 王彦立, 李悦有.超早熟短季棉育种研究初报[J].中国棉花, 2005(4) : 17.
[11] 李国珍, 赵继福, 郭荣华, 等.短季棉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 1990 (4) : 38.
[12] 吴秋知.黄淮流域棉区短季棉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 2007.
[13] 常金梅, 王彦立.超早熟短季棉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J].河北农业科技, 2007,(6) 7.
[14] 王朝晖, 李景龙.气象因子对湖南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J].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6, 20(5) : 439 - 441
[15] 万艳霞, 史立强, 王士杰, 等.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品种间杂交 组 合 杂 种 优 势 研 究[C].中 国 棉 花 学 会2011 年年会论文汇编: 159 - 162.
[16] 喻树迅, 黄祯茂.短季棉品种早熟性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1990, 23(6) : 48 -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