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nnett F G A.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wheat: Areview of its use in agriculture and plant breeding pro-grams[J]. Plant Pathology,1984,33(3):279-300.
[2] 何中虎, 兰彩霞, 陈新民, 等. 小麦条锈病和白 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 展望[J]. 中 国 农业科学, 2011, 4(11):2193-2215.
[3] 陈秀梅, 曹远银, 宋晶 晶, 等. 我 国 部分麦 区 2011 -2012 年小麦白粉病菌小种及毒力 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3):584-588.
[4] 曹远银, 俞孕珍, 朱桂清, 等. 东 北 春麦 区 小麦 品 种(系) 抗白粉病鉴定与抗源筛选[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4):255-258.
[5] 朱海荣, 吴 鹏, 赵 宁, 等. 部分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对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及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05):925-929.
[6] 张 秋, 郭 栋, 樊庆琦, 等. 山 东省部分小麦种质成株期和 苗 期 白 粉 病 抗 性 鉴 定 [J]. 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2,44(5):86-88.
[7] 张海泉. 小麦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 (4):1060-1066.
[8] 宋玉立, 何文兰, 张忠山. 河南省小麦白 粉菌毒性结构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1997(12):19-21.
[9] 王俊美, 柴春月, 刘红彦, 等. 小麦抗白 粉病基因 Pm4三个 STS 标记的实用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5(4):38-41.
[10] 盛宝钦, 段霞瑜.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0-9 级”法修改意见[J]. 北京农业科学,1991(1):38-39.
[11] Saghai-Maroof M A, Soliman K M, Jorgenson R W. Ribo-somal DNA spacer length polymorphisms in barley: Men-delian inheritance, chromosomal location and populationdynamic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4, 81(24):8014-8018.
[12] 乔体尚, 程麦风. 小麦种质资源抗白 粉病的鉴定[J].山西农业科学,1992,20(12):12-13.
[13] 李思敏, 唐伯 让, 樊 路. 小麦白 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的关系[J]. 作物杂志,1995(5):11-12.
[14] Caixia Lan, Shanshan Liang, Zhulin Wang, et a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apping for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 bainong 64[J].Phytopathology,2009,99(10):1121-1126.
[15] Xiaowen Ni, Jun Yan, Yong Zhang, et al. Quantitativetrait loci mapping of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powderymildew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 Lumai 21 [J]. MolBreeding,2010,25(4):615-622.
[16] 张增艳, 陈 孝, 张 超, 等. 分子标记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Pm4b、Pm13 和 Pm21 聚合体[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789-793.
[17] 陈 涛, 隋 建 枢, 彭 昕, 等. 小 麦 抗 白 粉 病 基 因Pm13 和 Pm21 的多重 PCR 检测[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31-35.
[18] 刘 兵, 李绍慧, 王永强, 等. 我国主要小麦推广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检测[J]. 植物保护学报, 2010,37(2):113-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