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等.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6,15(6):1241-1245.
[2] 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等.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的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66-68.
[3] 张亚哲,申建梅,王莹,等.河北省地下(微)咸水的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7(1):56-60.
[4] 王春泽,乔光建,陈胜锁.河北省农业灌溉咸水利用机理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6):29-33.
[5] 连进元,赵彦红,王观枝.河北省咸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2):18-21.
[6] 李科江,贾文竹,冯洪恩.冀东黑龙港生态区浅层微咸水灌溉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4(3):52-55.
[7] 王勃,赵小社,吕兴琼,等.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抗性分析研究[J].四川草原,2005(11):13-16.
[8] 安丹丹,王慧军,刘忠宽,等.不同硫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52-155.
[9] 张永峰,殷波.混合盐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1):46-50.
[10] 桂枝,高建明,袁庆华.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7990-7992,8013.
[11] 张永峰,梁正伟,隋丽.盐碱盐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4):230-235.
[12] 桂枝,高建明,袁庆华.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1):133-137.
[13] 马春平,崔国文.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的比较研究[J].种子,2006,25(7):50-53.
[14] 田瑞娟,杨静慧,梁国鲁,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耐盐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6):933-936.
[15] 陈托尼,陈小兵,郝文军,等.盐分对紫花苜蓿品种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12):38-40.
[16] 王建伟,贾文庆.盐分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8(2):178-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