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松洁,郭天财,吴雪峰,等.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与淀粉主要理化特性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6(4):313-316.
[2] 姚大年,李保运,朱金宝,等.小麦品种主要淀粉性状及面条品质预测指标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6):84-88.
[3] 张勇,何中虎.我国春播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5):471-475.
[4] 阎俊,张勇,何中虎.小麦品种糊化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1):9-13.
[5] 王晓曦,苏东民.小麦淀粉与小麦品质之间的关系[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9):4-5.
[6] 姚大年,刘广田,朱金宝,等.基因性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和面粉粘度参数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6:1-4.
[7] 杜朝,杨学举,刘桂茹,等.小麦面粉淀粉特性与烘烤品质关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29-33.
[8] 刘建军,何中虎,杨金,等.小麦品种淀粉特性变异及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7-12.
[9] 方先文,姜东,戴廷波,等.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淀粉积累过程的基因性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42-45.
[10] 张秋英,刘娜,金剑,等.春小麦子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底物供应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1):55-58.
[11] 刘晓冰,王光华,杨恕平,等.不同施肥水平对春小麦子粒淀粉、蛋白质积累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19(3):187-189.
[12]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等.施氮水平对高产小麦蔗糖含量和光合产物分配及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2):157-162.
[13]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等.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有关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及其效应[J].作物学报,2003,29(1):75-81.
[14] 刘晓冰,李文雄,张志学.春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6(3):220-225.
[15] 邵春水,田纪春,张永祥.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搅拌值及其他淀粉糊化特性指标[J].中国粮油学报,2002,17(3):51-54.
[16] 王忠,顾蕴洁,李卫芳,等.小麦胚乳发育及其养分输入的途径[J].作物学报,1998,24(5):536-543.
[17] 周竹青,朱旭彤,王维金,等,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1,20(3):178-184.
[18] 刘晓冰,李文雄.春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J].作物学报,1996,22(6):736-740.
[19] 潘庆民,于振文,追氮时期对冬小麦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6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