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涛, 李兴峰, 李常保, 黄启真, 王洪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粗山羊草(DD)与硬粒小麦(AABB)合成的Am6双二倍体(AABBDD)后代中选育的30个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株系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抗病性、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利用价值.但大部分材料仍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不稳定性.
  • 卫丽, 任江萍, 孔威维, 尹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CR检测,转基因小麦植株均出现474 bp的目的带,说明反义trx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经测定在种子萌动过程中转基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未转基因种子,证明该基因能够正常表达,从而使转基因品种具有抗穗发芽的能力.
  • 金万梅, 巩振辉, 吕元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蕾期的芥菜生态型雪里蕻和圆叶芥为试材,在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标记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GV3101的介导下,对影响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效果的真空渗入时间、根癌农杆菌悬浮孢子的浓度、渗入培养基、感染方式以及根癌农杆菌菌株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渗入时间为2 min/间歇30s/30s;菌液浓度OD600为0.8;渗入培养基为1/2MS无机+B有机;菌株采用强感染型的;对花蕾进行真空渗入,可以获得最佳转化效果.
  • 李玉玲, 王延召, 陈绍江, 汤继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间存在较丰富的SSR多态性;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其中Ⅰ,Ⅴ,Ⅵ类群以国内种质选系为主,Ⅱ,Ⅲ,Ⅳ类群主要为外引杂交种选系,第Ⅰ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该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组配出优良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 秦永梅, 于卓, 赵娜, 赵晓杰, 刘永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5种高丹草和2种苏丹草的光合特性和同工酶酶谱特征.依据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个光合指标的测定结果,综合评定7种供试材料光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蒙农青饲3号高丹草>蒙农青饲1号高丹草=蒙农青饲2号高丹草=佳宝高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健宝高丹草.在分蘖期7种供试材料叶片的POD和SOD同工酶酶带数、酶带位点和酶带强弱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为各材料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一种同工酶酶谱表型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器官材料均表现不同,所获得的酶带遗传信息量比测定单一生育阶段和单一器官材料要大的多,更能系统地反映各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差异性.
  • 逯晓萍, 米福贵, 郭世华, 那日松, 张瑞霞, 吕学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叶/茎虽不显著,但相关程度很高.经通径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单株鲜重的直接作用,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综合指标的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 陈学珍, 谢皓, 李欣, 杨建宇, 韩天富, 白宝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北京生态条件下,选取生育期在100d以内的我国南方及国外38个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与农艺性状遗传变异方面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力较高的有大豆主茎分枝始节R1、生育前期、全生育期、荚长、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筛选出一批对光温反应不敏感、早熟、高产大豆品种.
  • 金红, 杜胜利, 陈峥, 张力, 程奕, 魏爱民, 王永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抗除草剂转基因T0植株经除草剂抗性筛选,连续2代自交获得T1和T2种子;分别对T1植株进行bar基因PCR检测和T2植株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黄瓜染色体上;以非转基因黄瓜为对照,摸索出田间抗性鉴定和室内种子抗性鉴定的除草剂临界浓度;从田间和室内筛选除草剂抗性纯合性转基因株系3个;以表现较好的2个抗性纯合转基因株系为父本,与非转基因母本杂交,获得F1种子,并在室内进行了杂交种纯度鉴定,鉴定效率达100%.建立了一套在种子发芽阶段或2片真叶期进行黄瓜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新技术.
  • 汤继华, 谢惠玲, 陈伟程, 刘宗华, 胡彦民, 季洪强, 何革命, 何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分离世代产生的姊妹系配制的早晚代姊妹种在农艺性状、产量和种子蛋白图谱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大多数早代姊妹种种子蛋白谱带具有双亲的互补带,并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晚代姊妹种的种子蛋白图谱基本上与亲本相同,优势不及早代姊妹种明显.
  • 孙耀中, 东方阳, 陈受宜, 杨晓玲, 刘永军, 郭学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Na+Cl浓度0,3.0,.0,7.0 g/L下,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两个品系1-22,2-7及其受体亲本中花8号进行幼苗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转BADH基因水稻比其受体亲本耐盐性强,在高Na+Cl浓度(.0,7.0 g/L)胁迫下,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稳定细胞膜的透性,降低植株体内Na++的积累,从而减轻幼苗受盐害的程度.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CAT活性、SNa++/K+、叶Na++/K+、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幼苗生长的主要生理指标.
  • 陈晓远, 高志红, 罗远培, 刘晓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与开花期复水能激发冬小麦根、茎、叶、冠生物量显著增长,三叶至分蘖期控水的处理绿叶面积日增量最大;前期一直干旱灌浆期复水能明显减缓植株的衰老速率.冬小麦前期经受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增产效果最大,前期经受中度水分胁迫,开花期复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分蘖期水分胁迫效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 张建光, 李英丽, 邸葆, 张健强, 刘玉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抗氧化代谢变化的总趋势是O2-·和MDA含量升高,当胁迫在一定范围内,SOD和POD活性上升;超过一定限度,SOD和POD活性下降.外源自由基产生剂能够增加内源O2-·的含量,同时极显著提高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5℃温度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O2-·含量增加1.52%~61.70%;SOD活性提高1.07~1.66倍.不同种类外源活性氧产生剂对内源O2-·含量的影响效能有所不同.碱性二亚硫酸钠可直接产生O2-,所以诱导内源O2-·合成的效果更大一些.不同种类外源物质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果实表皮组织SOD和POD活性,提高果实的抗热性.
  • 孙亚卿, 邵金旺, 王莹, 樊明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O--N和NH4+-N 2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及根际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N和NH4+-N两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供应NH4+-N或NO--N处理,且植株生长量特别是根系生长量随着NO--N在氮源中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燕麦吸收NO-N和NH4+-N会对根际pH值产生不同影响,吸收NO--N时,根际pH值逐渐升高,而吸收NH4+-N却使根际pH值有所降低.
  • 朱继杰, 李存东, 张月辰, 曹卫星, 马富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熟性基因型棉花做不同的播期处理,以研究其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熟性品种营养器官单株干物质积累为早播处理是:中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中播和晚播处理是: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而且熟性越早,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越提前.中期播种有利于3个熟性品种的物质积累.从生殖器官来看,熟性早的品种,积累的干物质多于熟性晚的品种,播期早干物质积累的快且多.研究结果可为棉花生长机理模型的建立和生产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刘萍, 齐付国, 丁义峰, 刘海英, 常云霞, 李明军, 赵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 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 李明军, 陈明霞, 郭君丽, 洪森荣, 张晓丽, 徐鑫, 刘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2,-D,Na+A,PP333以及糖对怀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D,Na+A单独使用时,诱导微型块茎形成的合适浓度均为0.5 mg/L,形成的微型块茎较多且较大;2,-D与Na+A组合中,Na+A0.5 mg/L+2,-D 0.5 mg/L所诱导的微型块茎较多且较大;Na+A为0.5 mg/L时,与PP333 0.1 mg/L的组合所诱导的微型块茎较多且较大,微型块茎形成率高达100%;蔗糖较白砂糖诱导形成的微型块茎多且大.
  • 尹红征, 吕冰清, 郑国清, 段韶芬, 高亮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能量平衡"理论及作物生理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以田间试验数据和搜集相关区试资料为基础,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学物理方法等手段,首先建立了玉米群体光合生产动态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向各器官的分配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生理过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玉米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利用江苏省大面积栽培品种掖单13和苏玉9号的田间试验数据和区试资料对产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
  • 张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种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它们在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营养器官中,种不育系的POD活性均低于保持系,而在生殖生长期的花蕾中,不育系的POD活性却高于保持系;EST活性变化表现出与POD相反的趋势;而作为清除氧自由基的SOD与败育关系不大.
  • 郭永强, 王建设, 张慧玲, 文彩香, 李海真, 蔡民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根尖细胞染色体压片和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压片方法对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叶片表皮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均值分别为(.15±0.37),(8.05±0.76)和(16.05±0.69),其比例约为1:2:,说明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压片方法能有效用于倍性鉴定;单倍体、双单倍体和四倍体叶片表皮保卫细胞的长度分别为(20.31±3.38)μm、(30.80±2.19)μm和(1.78±1.03)μm,其比例约为1:1.5:2,在胚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时也可以参照.
  • 贺超兴, 张志斌, 魏民, 徐知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麦秸与玉米秸、菇渣、草坪草、甜瓜秧等农作废弃物与土壤有机肥混合配制有机土壤栽培系统,进行甜椒越夏长季节生产.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化土壤处理均有促进甜椒生长,提高甜椒坐果数而增产的效应,有机土壤栽培还可明显提早甜椒熟期,缩短节间距及提高甜椒产量.
  • 叶协锋, 刘国顺, 郭战伟, 李雪利, 司辉, 王红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褐土区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烤烟生长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提高了烟株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强了烟株生长前期叶片合成叶绿素的能力;钾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调节作用,在烟株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有提高SOD活性的能力;栽后75 d,烟株的蔗糖酶活性小于栽后60 d的,施用钾肥对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钾肥的不同用量处理间差别不大;在烤烟生长中后期,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根系ATP酶活性是降低的,施用钾肥提高了根系ATP酶活性.
  • 虎锋, 武菊英, 王庆海, 李召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温湿互作出苗实验中,马唐在25℃,30℃,35℃下播后1~3 d开始出苗,在15℃下需要7~9 d才能出苗.在土壤湿度为60%、土壤温度为25℃时,达到最大出苗率(99.16%).温度为5℃,10℃,5℃在任何湿度以及湿度为20%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未见出苗.马唐的日出苗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大致呈钟形.用Logistic曲线方程Y=k/(1+a·exp(-b·day))可以很好地描述马唐在不同的温度(15℃~35℃)和湿度互作下的累积出苗情况(从开始出苗之日起).在深度出苗实验中,马唐的最高出苗率在1~ cm的深度,其出苗率达80%.
  • 姚永生, 原国辉, 罗梅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铜绿丽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并讨论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8个亚节组成.在触角上可见到毛状感受器、刺状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腔柱感受器和腔乳头状感受器7种感受器,其中腔柱感受器和腔乳头状感受器在鞘翅目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还未见报道.雌雄间感受器种类无明显差异,但在分布和数量上有差异,触角感受器主要集中于鞭节鳃叶状的6~8亚节上,且以几种腔状系列的感受器为主;分布在鞭节1~5亚节上的主要是数目相对较少的毛状、刺状和锥状等感受器.
  • 李淑菊, 王惠哲, 霍振荣, 庞金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序列和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以及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运动蛋白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对2002~2003年采集的98份黄瓜病毒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天津地区黄瓜主要毒原种类有CMV,WMV-2和TMV,感染率分别为样本数的96.9%,77.55%和38.67%,CMV和WMV-2 2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76.53%,3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达到1.67%.
  • 洪敬欣, 彭永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05条S系列和100条Operon随机引物,对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6A)、两个易位系(6VS/6AL,6VS/6DL)及亲本簇毛麦(VV)、硬粒小麦(AABB)、栽培小麦(AABBDD)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分析.80.95%的S系列引物扩增出了结果,且条带较清晰;在100条OP系列引物中均扩增出结果,条带清晰可见.从205个随机引物中发现,只有1个引物OPW03在含有簇毛麦Ⅴ染色体的个材料中均扩增出1条约570 bp的谱带,而在栽培小麦和硬粒小麦中没有发现.因此,可以推测这个分子标记(OPW03-570)是位于簇毛麦Ⅴ染色体短臂上的.
  • 周洪旭, 乔晓明, 孙立宁, 郑佰平, 赵春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方法研究探讨了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该害虫主要在玉米秸的穗节处越冬,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这种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在回归分析检验中,3种回归模型以Talor(1961)幂法则拟合效果最好.
  • 云兴福, 任国艳, 马立国, 刘杰才, 杨文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3种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马来酰肼、山梨酸、水杨酸和乙烯利对洋葱鳞茎进行不同的处理(收获前1 d叶部喷施、收获后浸根).结果表明,收获前1d经化学药剂叶部喷施后90 d时,用盐酸1 00mg/kg、氢氧化钠50 mg/kg、马来酰肼1 600mg/kg、水杨酸1000 mg/kg、乙烯利200mg/kg处理者,鳞茎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5.29%,17.65%,2.8%,13.50%和35.29%,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抑制效果顺序为:乙烯利200mg/kg>盐酸100mg/kg>马来酰肼1600mg/kg>氢氧化钠50 mg/kg>水杨酸1000 mg/kg.鳞茎收获后经化学药剂浸根处理后90 d时,用盐酸2100mg/kg、氢氧化钠300mg/kg、马来酰肼2000 mg/kg、山梨酸2000 mg/kg、水杨酸800mg/kg、乙烯利200mg/kg处理者,鳞茎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8.13%,28.13%,28.13%,0.62%,28.13%和3.37%,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抑制效果顺序为:山梨酸2000 mg/kg>乙烯利200mg/kg>盐酸2100mg/kg>马来酰肼2000 mg/kg>氢氧化钠300mg/kg>水杨酸800mg/kg.
  • 李荣富, 梁艳荣, 蒋亲贤, 胡晓红, 王淑莉, 梁莉, 秦海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7-34,GM26是寒地苹果栽培优良的矮化中间砧,其与基砧黄海棠、山定子嫁接亲和,小金海棠属抗寒半矮化基砧,它们与苹果品种亲和性好,幼树生长快,树体矮化,树冠开张,早花、早果,果实品质及产量与乔砧相比明显提高.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