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谷俊涛, 屈平, 刘桂茹, 肖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水、旱处理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旱性与开花期旗叶的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开花期光合速率(Pn)无明显差别;而在旱处理条件下,开花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gs)差别很大,幅度分别在 7~23μmol·m-2·s-1、 595~982mmol·m-2·s-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 33、河农 85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冀麦3235、中麦9号开花期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受到很大抑制,可能是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昌乐 5号、温麦 6号虽然在开花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但其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都很低,说明开花期的光合特性对其影响并不大,其抗旱性差是开花期以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
  • 裴自友, 袁文业, 孙善澄, 孙玉, 富田因则, 安室喜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将 25S-5,8S-18SrRNA、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1V短臂和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3对、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 25S-5.8S-18S rRNA和 5SrRNA基因,其中有2对染色体在其短臂上有两种核糖体RNA基因。
  • 王俊英, 张开春, 王俊平, 张军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樱桃基因组DNA为模板定向克隆其ACC氧化酶基因。对PCR扩增的目的片段用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进行回收、连续转化,通过蓝白筛选挑取白色菌落提取质粒DNA进行酶切鉴定,确定重组子后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全序列。DNA测序结果显示,樱桃的ACC氧化酶基因序列全长为 1310bp,由 2个外显子和 3个内含子构成,外显子总长为1000bp.同源性分析可知,樱桃与桃的ACC氧化酶基因DNA序列同源性达97.8%。
  • 郭天财, 彭羽, 阎耀礼, 李翔, 沈东风, 王书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生育期防止天然降雨和人工控制灌水条件下,对豫麦 34号和洛阳 8716开花后不同水分处理的水分利用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后7~27d随灌水次数增多耗水量增大,水分利用率下降;耗水高峰期发生在开花期至花后 14d,以后逐渐下降花后6d至成熟期间豫麦34号和洛阳 8716耗水量分别占总耗水量的 33%~35 %和 27%~30 % 花后 7~14d灌水,千粒重和产量增加明显。豫麦34号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生育后期节水灌溉下仍能发挥其高产潜力;要提高洛阳 8716的产量,应注意保持开花后的土壤水分含量。
  • 李杏普, 侯红军, 刘玉平, 兰素缺, 祝玉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色素基因来源于 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的 15份蓝、紫粒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子粒品质分析,结果证明,无论色素基因来源于哪种遗传背景,蓝、紫粒的品质性状普遍好于白粒品种,同一粒色不同色素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的子粒品质不同,这些蓝紫粒材料不仅可用于小麦优质育种,还可以作为人们生活的保健食品
  • 郑洪建, 董树亭, 郭玉秋, 王空军, 胡昌浩, 张吉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试验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光合面积与根系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光合面积和开花期根系数量与产量都达极显著正相关 ;相同播期条件下,开花期掖单 13光合面积和开花期根系数量大于登海 1号。适宜生态条件下,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小,果穗发育整齐一致。掖单 13穗长较大,易于形成大果穗,高产潜力大,但高温弱光条件下,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大,果穗发育不整齐
  •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与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其次为WBM,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其均值为108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 王述民, 曹永生, 胡家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理区划、农艺性状鉴定和营养品质分析资料,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聚类,采用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相结合,从 394 6份小豆种质资源中选取 4 0 8份种质作为核心样品,并经多样性指数和数值性状的t测验以及核心种质与全部种质的性状极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比较,初步证明已构建的核心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 叶明, 盛长忠, 石明, 安春菊, 冀俊丽, 吴学锋, 杜荣骞, 李德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Taq酶既有聚合酶活性又有反转录酶活性的特点,探索了只在Taq酶单独作用下完成RT PCR反应的条件,以达到对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反转录阶段退火温度在37℃、循环数不少于10次的情况下,PCR扩增能得到一条相关特异带。经过嵌合式PCR证明,这条带为PSTV的特异带。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用单酶法RT PCR检测PSTV步骤简单,成本低廉。
  • 高松洁, 王文静, 宋家永, 阎耀礼, 夏国军, 罗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粒小麦兰考86(79)、中粒小麦豫麦 4 1号为材料,在河南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大粒品种源库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大粒品种灌浆期叶片叶绿素、总糖、全氮含量高,光合强度大,茎鞘中总糖、全氮含量高,但下降快,碳水化合物运输受阻,后期氮素相对缺乏;粒重增长快,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高,变化平稳,不受子粒积累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后期灌浆不充分,子粒饱满度差,子粒中GA3/ABA与灌浆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旗叶与子粒中GA3/ABA的相关性不显著
  • 张书芬, 田保明, 王建平, 朱家成, 文雁成, 刘建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加性-显性模型,利用15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的F1及其亲本,预测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较强。优势强的组合,其基因型值较高;反之,则低。因此,可以利用基因型值结合杂种优势评价组合。15个组合中,A3×R3最好,其F1群体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均最高,而且基因型值很高,A2×R4次之。
  • 杨广东, 朱祯, 李燕娥, 朱祝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观察抗生素对大白菜基因型GP-11种子发芽以及离体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GP-11种子在含有 200mg/L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发芽生长时,幼苗子叶完全黄化,侧根数为0;随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加,芽、主根和侧根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受影响.4日苗龄的离体子叶在含有 10mg/L卡那霉素并附加一定激素的改良MS培养基生长时,基本无绿芽诱出,在含75mg/L和 5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诱出的绿芽率只有 32.5 %和 40.2%;在仅含3m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小苗完全丧失生根能力。在添加浓度高至400mg/L的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诱芽培养基中,GP-11诱芽率为0,且它们之间差异不明显,但在添加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小苗生根依然正常。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中,对大白菜转化苗筛选的卡那霉素浓度在10mg/L左右是适宜的,添加的抑菌剂浓度在能控制农杆菌生长的同时,尽量降低浓度,最好不超过400mg/L;在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不宜超过3mg/L.另外,对T0代转基因种子进行遗传分析时在发芽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浓度应该达到200mg/L。
  • 张德双, 徐家炳, 曹鸣庆, 张凤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26份不同大白菜株系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96进行多代回交转育,成功地转育出5份不同类型的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包括桔红心和黄心大白菜株系)。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不育系材料不育性稳定,不育度 100%,不育率100%,蜜腺正常,花药白色退化,植株整齐一致,生长旺盛,是新型的优良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用其配制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明显
  • 刘奎彬, 方文惠, 张宝珍, 李素文, 孙德岭, 赵前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露地条件下研究了2个品种的花椰菜在7个播种期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探讨了环境条件对花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期下,花椰菜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但现球期和成熟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一定播种期内,叶片数可作为花球形成的一个形态指标;在不适宜的花球诱导条件下,影响花球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高温和减少光照时间均能抑制或推迟花球的形成。
  • 李世娟, 周殿玺, 诸叶平, 李建民, 兰林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灌溉方法下各处理之间的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两水处理相比,四水处理公顷穗数提高,但拔节水导致千粒重极显著降低。四水条件下小麦的氮素吸收量高于两水条件下的相应氮肥处理,而氮素生理效率降低。灌四水使氮素在小麦营养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提高,两水灌溉更有利于氮素向子粒转运。各营养器官对子粒氮的贡献率依次为叶片>茎秆=颖壳>叶鞘>根系,其中叶片的氮素转移量最高,两水灌溉制度下,常规施肥量适宜于部分基施、部分于拔节期追施,而省肥用量可以考虑全部基施。
  • 李贵桐, 李保国, 陈德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利用微气象学法(梯度扩散法)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试验结果。在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实际中,施肥后土壤氨挥发的损失量(N)在 18.9~63.5kg·hm-2之间,占施N量的9.9%~37.0%。氨挥发过程主要发生在日间,日内挥发高峰多出现 12:00~16:00,并与季节有关,土壤施尿素或碳铵后氨挥发日间变化方式基本一致。当表层1-cm土壤的NH4(N)下降到 20~30mg·kg-1时,施肥引起的氨挥发基本结束。
  • 周艺敏, 程奕, 孟昭芳, 张玺, 李玉华, 王正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土栽培方式探讨了2种营养液及3种基质对黄瓜生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黄瓜生物学性状、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瓜条品质等方面国产营养液均优于荷兰营养液,平均增产27%,施肥成本下降50%左右;有机生态基质栽培方法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最优,增产30%~35%,成本低廉,栽培方法简便易行,可大面积应用于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
  • 叶优良, 张福锁, 李絮花, 史衍玺, 许方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试验地点,对用TL-Fe根系输液法矫正苹果缺铁黄叶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L1根系输液 6d后,苹果叶片全铁含量比ck增加104.16%,活性铁含量增加307.61%,14d后叶片全铁和活性铁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增加了147.35 %和 393.04 %,然后开始下降.TL2 处理 6d后,苹果叶片全铁和活性铁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增加273.22 %和 642.14 %,然后开始下降。TL1处理苹果叶片花全铁、活性铁、挂果数、座果率分别比ck增加140.79%,137.24%,230.35 %和 696.56%,但花朵数比ck减少25.18%。TL2 处理苹果叶片花全铁、活性铁、花朵数、挂果数、座果率分别比ck增加157.90%,189.16%,38.21%,214.82%和150.46%。从试验结果来看,两种浓度TL(TL1,TL2)根系输液对矫正苹果缺铁黄叶病均有较好的效果,均可持续一年的时间,但相比较而言,以TL1处理效果更好,也更经济
  •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盆栽培养后处理方式、宿主种植密度和农药对Glomus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处理A和后处理B的处理方式均可促进孢子的形成,以高粱为宿主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0.9%,54.5 %,三叶草为宿主则分别提高 61.5 %,7.7%杀菌剂利得不利于G.mosseae繁殖体的形成,施后产孢量仅为对照的 47.6 %,杀菌剂代森锰锌对生长繁殖影响不大.试验所设的在体积为9600cm3的容器里高粱的 4个种植密度中,7和14棵的处理更有利于G.mosseae孢子的产生。
  • 王小纯, 汤丰收, 张新友, 孙贯升, 潘中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花生一级侧枝发育具有不均衡性。第一、二对侧枝出现早,伸长快,其他一级侧枝出现晚,伸长慢。 86036-26-1第一、二对侧枝发育相对较早,而其他一级侧枝发育较晚 ;海花 1号和豫花 1号第一、二对发育相对较晚,而其他一级发育较快;豫花 7号和鲁花 9号居中。海花1号一级侧枝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多,86036-26-1的一级侧枝数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少。在花针期之前第一对侧枝的伸长与主茎基本同步 ;花针期之后,第一对侧枝伸长速度超过主茎。 86036-26-1的一级侧枝长及株高居首位.8606-26-1第一、二对侧枝饱果率,产量居第一,豫花 7号居第二。海花 1号虽然荚果数较多,但第一、二对侧枝饱果率较低,产量也较低;鲁花 9号居中
  • 刘文萍, 刘建平, 胡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提前采粉,第2天授粉方法,利用棉花无腺体指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研究。根据主要农艺性状初步选出病田与非病田高优势、高效益组合,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杂种优势奠定基础。
  • 李亚兵, 许红霞, 张立桢, 苗玉方, 杨兆生, 王俊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分低胁迫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品种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抗虫棉根系早发易衰,常规抗虫棉晚发迟熟,中早熟常规棉介于前两者之间,耐旱碱棉根系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和衰退过程。
  • 徐彤, 高文伟, 任家琰, 贾荣平, 贾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200只2周龄雏鸡随机分成试验组 (T)和对照组 (C)。以鸡新城疫 (ND)Ⅰ系疫苗作为免疫应激原,给T组雏鸡肌肉接种 2头份 /(mL·只 ),诱发免疫应激;C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检测免疫应激对试验鸡血液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T组雏鸡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皮质酮 (Cor)、甲状腺素 (T4)显著 (P<0.05)或极显著 (P<0.01)高于C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显著降低,血清总IgG先减少,后增多。血液中皮质酮与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呈负相关、与血清IgG变化无相关性。提示发生免疫应激后,鸡血液中ACTH,Cor,T4 会发生明显变化 ;体液免疫功能先受到抑制,然后得到加强 ;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 孙建华, 宇克莉, 陈宏, 彭德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r18真菌的代谢物在保护地(大棚 )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28d取样调查,植株高度较对照增加14.5%,证实该菌代谢物对番茄植株无毒害作用;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侵染幼虫的数量,线虫减退率为68.2%。收获末期调查,Sr18菌液处理的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46~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并可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增产率为61.72%。
  • 郭新宇, 张志鹏, 廖桂平, 郭建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B-P神经网络对作物生育动态进行模拟。在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训练算法加以选择后,网络模型具有拟合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和泛化能力强等特点。B-P网络可用于作物生育进程中单输入单输出、单输入多输出、多输入单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动态关系的模拟和作物生育动态的预测。
  • 李天宏, 孙焱鑫, 薛安, 张有山, 姚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土壤数据的特点和北京市京郊粮田高产施肥的要求,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管理土壤各种空间数据(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库数据)和集成土壤施肥模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具备对土壤数据进行图形与属性库之间的相互查询、土壤施肥模型计算,以及制图输出等功能。该系统可为京郊粮田土地的合理和科学利用、实现粮食作物的高产、维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 席玉英, 上官铁梁, 张红, 丹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山西永济矮牡丹体内的K,Mg,Mn,Fe,Ni,Cu,Zn,Cd,Cr,Pb等 10种元素。分析了无机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矮牡丹对土壤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无机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大多以叶、根为最多,叶柄中最少,矮牡丹对必需元素K,Mg,Fe,Cu,Zn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但对有害的重金属元素Cd,Pb吸收也较大。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Cd,Cr,Mn,Ni,Pb,Cu,Fe,Zn都有较好的相关,而K,Mg与Cu,Fe,Zn的相关不显著。此外,对植物体内元素含量与其生境土壤中元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植物体内各部位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何满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数量经济原理,用柯布 -道格拉斯 (Cobb-Doglus)生产函数,对内蒙古农业投入与效益的主要经济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讨论农业投入与效益的现状,研究投入与效益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了提高旱地农业投入效益的设想。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