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萌山,王小虎.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4-11.
[2] 李子涵,杨晓晶. 世界及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5):5-9.
[3] 熊淑萍,张娟娟,杨阳,等.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3种质地土壤中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3,37(7):601-610.
[4] 杜永成.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甜菜光合能力和氮代谢酶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5] 葛国锋,王树会,刘卫群.氮肥对不同烤烟品种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1):59-64.
[6] 田洵. 施氮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7] 程红. 马铃薯氮营养高效利用品种的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8] 段丽娜,章建新,薛丽华,等. 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6):773-778.
[9] 韦冬萍,宋书会,韦剑锋,等.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122-124.
[10] 郑顺林,杨世民,李世林,等. 氮肥水平对马铃薯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1-9.
[11] 童依平,李继云,李振声. 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Ⅰ.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产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104-111.
[12] 焦峰. 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 大庆:八一农垦大学,2012.
[13] 韦冬萍,韦剑锋,熊建文,等. 马铃薯氮素营养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2):56-60.
[14] 张永成,田丰. 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6-183.
[15]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6] Robinson N,Fletcher A,Whan A,et al. Sugarcane genotypes differ in internal nitrogen use efficiency[J].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2007,34(12):1122-1129.
[17] Rajasekhar V K,Mohr H.Appearance of nitrite reductase in cotyledons of the mustard(Sinapis alba L.)seedling as affected by nitrate,phytochrome and photooxidative damage of plastids[J]. Planta,1986,168(3):369-376.
[18] Miflin B J,Lea P J. Amino acid metabolism[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77,28(1):299-329.
[19] 祁驰恒. 氮肥用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运转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20] 张婷婷. 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碳氮代谢及产质量的影响[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21]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等.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2):2267-2279.
[22] 李东方.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反应的生理生态差异[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3] 汪顺义,李欢,刘庆,等. 氮钾互作对甘薯根系发育及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5,30(5):167-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