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杰, 刘洪泉, 赵芸, 杨锴, 傅永斌, 顾玉章, 孙丽静, 胡梦芸, 李辉, 张颖君. 北方冬麦区小麦春化基因的组成与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62-67. |
[2] |
王硕, 赵港伊, 史天乐, 吴思凡, 闫倩颖, 韩胜芳, 王冬梅. 外源注射褪黑素对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81-186. |
[3] |
郑玉斯, 王培, 郭颖, 白丽蓉, 喻达辉, 赵森. 合浦珠母贝PfCLEC17A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230-238. |
[4] |
邹晓悦, 刘佳, 李志勇, 马继芳, 王永芳, 全建章, 刘磊, 白辉, 董志平. 谷子SibHLH1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6-24. |
[5] |
牛润芝, 朱长伟, 姜桂英, 杨锦, 罗澜,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豫北潮土区轮耕模式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82-189. |
[6] |
程春红, 游经番, 蔡兆明, 叶春宏, 陈丽. 茎瘤芥BjuEAR1-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37-43. |
[7] |
代梦媛, 高梅, 李文昌. 蓖麻赤霉素氧化酶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8-18. |
[8] |
刘建玲, 吴晶, 贾可, 廖文华, 吕英华, 马俊永.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04-111. |
[9] |
冯素伟, 刘朝阳, 胡铁柱, 丁位华, 王光涛, 茹振钢. 畦田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12-118. |
[10] |
王佳荣, 董瑞, 张梦宇, 高璞, 张培培, 李在峰, 刘大群. 40份CIMMYT小麦品系苗期及成株抗叶锈病基因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201-210. |
[11] |
孙丽丽, 晋秀娟, 赵锴, Md Ashraful Islam, 卢娟, 王曙光, 孙黛珍. 小麦衰老相关基因TaSAG39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18-27. |
[12] |
景凡丽, 张沛沛, 苗永平, 陈涛, 刘媛, 杨德龙. 小麦TaSP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28-34. |
[13] |
张振旺,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赵凯男, 侯园泉, 赵志明, 杨中帅.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67-77. |
[14] |
张奥深, 雍晓宇, 韩巧霞, 姚永伟, 师焕婷, 李鸽子, 康国章. 外施2,4-表油菜素内酯缓解冬小麦拔节期冻害胁迫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78-83. |
[15] |
李福建, 徐东忆, 刘凯丽,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耕作方式对稻茬小麦幼苗茎蘖生长生理和生产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5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