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想, 朱丽丽, 李小飞, 王其才, 杨学贵, 甘淑萍, 毛小锋, 陈志国. 青海柴达木盆地藜麦品质表现及营养成分聚类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09-219. |
[2] |
刘明, 李洪民, 张爱君, 陈晓光, 靳容, 蒋薇, 唐忠厚. 不同氮肥与密度水平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22-130. |
[3] |
刘晓庆, 詹延廷, 王月, 王萍, 殷诗凯, 韩彩霞, 董学会. 植物调节剂分期施用对玉米籽粒胚乳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6): 137-144. |
[4] |
马振勇, 杜虎林, 刘荣国, 牛金帅, 刘超. 施锌肥对旱作马铃薯植株锌含量及块茎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1): 201-207. |
[5] |
赵秋, 张新建, 宁晓光, 高贤彪, 曹卫东, 孙向阳. 三种华北冬绿肥对生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6): 159-163. |
[6] |
陈祥伟, 刘世琦, 冯磊, 刘景凯, 薛小艳. 不同LED光源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243-248. |
[7] |
余意, 杨其长, 赵姣姣, 刘文科. 三种叶色生菜光谱吸收特性及营养品质差异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188-191. |
[8] |
孙峰成, 冯勇, 于卓, 赵瑞霞, 张来厚, 苏二虎, 刘志雄, 石海波. 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1): 102-105. |
[9] |
张万萍, 刘仁杰, 江燕, 万常蕾. 影响几种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1): 214-219. |
[10] |
包和平, 毕成龙, 李颖, 王利强. 爆裂玉米百粒重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3): 199-203. |
[11] |
李文阳, 尹燕枰, 时侠清, 闫素辉, 王振林. 小麦籽粒A、B型淀粉粒淀粉构成与糊化特性的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 136-139. |
[12] |
李玉玲, 李学慧, 董永彬, 牛素贞, 刘艳阳, 王延召, 魏蒙关, 崔党群. 利用相同来源F2:3和BC2S1群体定位玉米生育期QTL[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6): 38-43. |
[13] |
金文林, 濮绍京, 赵波, 苏丽丽. 小豆种质资源群体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的遗传变异[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6): 41-44. |
[14] |
李玉玲, 杜振伟, 董永彬, 吴晓军, 牛素珍. 爆裂玉米产量及膨爆特性遗传效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1): 35-38. |
[15] |
李玉玲, 吕德彬, 吴晓军, 董永彬. 普×爆自交和回交后代连续选择效果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1): 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