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静, 林建新, 张扬,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利用转录组解析鲜食玉米闽甜6855的耐寒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8. |
[2] |
和秋兰, 张航, 王正维, 万丽嫱, 海梅荣.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103-111. |
[3] |
陆思宇, 杨再强, 杨立, 张源达, 郑涵. 不同光周期对菊花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06-115. |
[4] |
张自阳, 王斌, 王智煜, 王志伟, 朱启迪, 茹振钢, 刘明久.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穗miRNA表达谱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81-94. |
[5] |
李永红, 周语潮, 田启航, 常瑞丰, 刘国俭, 陈湖, 王召元. 桃树枝条皮层响应低温的特异蛋白质2-DE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02-108. |
[6] |
金凤媚, 宋建, 薛俊, 陈东亮, 王姝, 张越, 孙海波. 北京地区侵染菊花的番茄斑萎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75-184. |
[7] |
唐秀英, 王会民, 龙起樟, 黄永兰, 芦明, 万建林. 低温胁迫对水稻苗期根系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82-88. |
[8] |
孙玉珺, 吴玥, 马德志, 吕金莹, 贺韵涵, 宫磊, 刘哲, 高丽丹, 李娜, 闫冬, 朱晶桓, 杨德光.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3): 119-128. |
[9] |
高利英, 邓永胜, 韩宗福, 孔凡金, 申贵芳, 王景会, 王宗文, 段冰, 李汝忠. 耐低温萌发棉花品种种子萌发期生理特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146-153. |
[10] |
石如意, 王腾飞, 李军, 裴玉贺, 宋希云. 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136-143. |
[11] |
蔡肖, 甄军波, 江振兴, 刘琳琳, 刘迪, 张建宏, 田海燕, 张香云, 迟吉娜. 陆地棉低温响应基因GhJAZ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1): 7-13. |
[12] |
杨德光, 马月, 蒋芳芳, 边鸣镝, 周婷婷, 刘永玺. CaCl2对低温胁迫及恢复后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47-152. |
[13] |
郭燕, 李颖, 张树航, 张馨方, 王广鹏. 利用低温放热法分析板栗枝条的抗寒性[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201-209. |
[14] |
吴月燕, 明萌, 何静雯, 卢丹, 沈梓力, 邱甜, 吴燕燕, 谢晓鸿. 低温胁迫下杜鹃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的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5): 52-60. |
[15] |
赵宇航, 李凤明, 张弢, 侯晓敏, 杨洪兵, 董春海. 烟草乙烯反应突变体的抗冷性及机理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1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