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新桥, 陈达刚, 单泽林, 郭洁, 陈平丽, 陈可, 刘传光, 陈友订. 华南稻区不同类型早晚兼用型超级稻动态株型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68-77. |
[2] |
宋雅欣, 赵同科, 安志装, 马茂亭.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306-311. |
[3] |
杨官凯, 武育芳, 曹行行, 王晓东, 张雪艳. 微咸水灌溉对玉米秸秆有机复合基质番茄生长及品质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81-88. |
[4] |
徐晨, 边少锋, 赵洪祥, 张丽华, 闫伟平, 历艳璐, 王俊鹏, 张治安. 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05-114. |
[5] |
王文玉, 万思宇, 张雪松, 魏媛媛, 张家智, 李红宇, 郑桂萍. 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16-126. |
[6] |
董辉, 杨莉, 李莉, 张建军, 范婧芳, 宋世佳, 杨雷, 李海山. 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栽培草莓高密度遗传图谱[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6): 52-57. |
[7] |
李宝石, 刘文科, 李宗耕, 张玉彬, 查凌雁, 周成波, 邵明杰. 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190-196. |
[8] |
董二伟, 王劲松, 焦晓燕, 武爱莲, 南江宽, 郭珺, 王立革. 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96-203. |
[9] |
刘栋, 郭娜, 马建富, 李爱荣. 外源野生胡麻总DNA遗传转化栽培胡麻及RAPD分子验证[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29-32. |
[10] |
王晓丹, 胡庆一, 张振乾, 王悦, 官春云. 不同肥密条件对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影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1): 127-134. |
[11] |
史宏. 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1): 150-159. |
[12] |
陈娜娜, 贾生海, 张芮. 水分亏缺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5): 192-199. |
[13] |
何平, 疏冕, 蔡晓丹, 傅雪琳. 栽培稻×药用野生稻种间杂种基因组DNA甲基化的遗传与变异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4): 19-31. |
[14] |
王志军, 叶春秀, 李有忠, 董永梅, 陈林, 孙国清, 谢宗铭.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1): 125-134. |
[15] |
陈晓东, 赵斌, 季昌好, 李金宝, 朱斌, 王瑞. 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比较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117-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