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康, 曾宁波, 张晚晴, 张昊, 万书波, 刘登望, 李林. 酸性红壤区耐低钙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62-71. |
[2] |
金欣欣, 王瑾, 宋亚辉, 程增书, 李玉荣, 苏俏. 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31-239. |
[3] |
金欣欣, 宋亚辉, 程增书, 王瑾, 李玉荣, 苏俏. 花针期灌溉对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24-131. |
[4] |
戴良香, 丁红, 史晓龙, 徐扬, 张冠初, 秦斐斐, 张智猛. 盐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59-67. |
[5] |
张胜忠, 胡晓辉, 苗华荣, 杨伟强, 崔凤高, 邱俊兰, 陈四龙, 张建成, 陈静. 栽培种花生含油量QTL定位与上位性互作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27-35. |
[6] |
董志强, 郑孟静, 吕丽华, 张经廷, 申海平, 姚艳荣, 张丽华, 贾秀领. 不同套种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33-137. |
[7] |
陈勇生, 何慧怡, 齐永文, 劳方业. 硒肥对覆膜花生生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68-273. |
[8] |
潘雷雷, 纪红昌, 黄建斌, 淮东欣, 雷永, 隋炯明, 唐艳艳, 朱虹, 姜德锋, 王晶珊, 乔利仙. 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的花生AhFatB基因编辑[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64-70. |
[9] |
余琼, 索炎炎, 司贤宗, 张翔, 李亮, 孙艳敏. 不同缓控释肥种类及施用深度对花生养分积累及产质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52-160. |
[10] |
路亚, 王春晓, 王丽丽, 于天一, 郑永美, 吴正锋, 李林, 王才斌. 花生幼苗对酸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品种间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73-80. |
[11] |
刘兆娜, 田树飞, 郭润泽, 张晓军, 司彤, 王月福, 邹晓霞. 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242-249. |
[12] |
赵英杰, 刘建玲, 张月博, 刘书娥, 孙海军. 氮磷钾在冀东春花生上的产量效应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4): 192-198. |
[13] |
林松明, 张正, 南镇武, 孟维伟, 李林, 郭峰, 万书波. 施钙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3): 111-118. |
[14] |
马兴立, 赵昆昆, 赵品源, 李珊珊, 马小强, 李忠峰, 张幸果, 殷冬梅. 纳米碳点对花生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38-144. |
[15] |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不同覆盖方式对黑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117-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