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龙骅. 南极臭氧洞的发现、研究和启示[J]. 气象科技进展,2016,6(3):89-96.
[2] 赵长江,李佐同,胡雪微,等. 短暂UV-B辐射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3):8-11.
[3] 杜布罗夫. 紫外线辐射对植物的作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4] 陈慧泽,韩榕. 植物响应UV-B辐射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2015,50(6):790-801.
[5] 解备涛,王庆美,张海燕,等. UV-B辐射增强对玉米苗期的影响[J].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5,16(11):2456-2461.
[6] Day T A,Vogelmann T C,Delucia E H. Are some plant life forms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s in screening out ultraviolet-B radiation[J]. Oecologia,1992,92(4):513-519.
[7] 张美萍,王勇,韩榕,等. 增强UV-B辐射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1):66-70.
[8] 何永美,湛方栋,吴炯,等. UV-B辐射对元阳梯田水稻根系LMWOAs分泌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4):613-619.
[9] 王伟,王岩,赵天宏,等. 刈割对UV-B辐射增强下紫花苜蓿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6,35(7):1721-1729.
[10] 王静,冯娜娜,王丹,等. UV-B辐射对紫花苜蓿幼苗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16(6):56-60.
[11] 吕志伟,张令瑄,王瑾,等. 田间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42-45.
[12] 刘晓,迟虹,李倩,等. 外源茉莉酸对UV-B胁迫下小麦抗氧化系统影响的时间和浓度效应[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34(12):2748-2756.
[13] 刘艾京,李妮,马敏,等. UV-B辐射对青杄花粉管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5(5):825-831.
[14] 张令瑄,初新杰,张晓晶,等. 田间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大豆叶片相关反射光谱指标的影响[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38-42.
[15] Kreaek D T,Kramer G F,Upadhyava A,et al.UV-B response of cucumber seedling growth uder horde and high pressure sodium/deluxe lamps[J]. Physiol Plant,1993,88(2):350-355.
[16] 石新新,李佐同,杨克军,等. 增强的UV-B辐射对高粱幼苗光合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36(5):1389-1395.
[17] 郭巍,战莘晔,殷红,等. UV-B辐射增强对粳稻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39(4):603-610.
[18] 孙金伟,任斐鹏,任亮,等. 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107-111.
[19] 沈嘉,郭东锋,姜超强,等. UV-B辐射和干旱胁迫对烟草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2(2):329-333.
[20] 李良博,唐天向,海梅荣,等.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59-163.
[21] 徐佳妮,雷梦琦,鲁瑞琪,等.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34(6):1347-1352.
[22] 李琪,李靖锐,张启. 增强UV-B辐射对4种小麦根部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527-530.
[23] 张令瑄,谢婷婷,王瑾,等. 大田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大豆根际土壤相关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6,32(1):118-122.
[24] 薛应龙. 植物生理学试验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5] 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 植物生理生化原理和试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6] 徐仰仓,王静,林久生,等. 不同CO2浓度下渗透胁迫对小麦膜伤害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6):87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