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7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4-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孟成生, 李爱丽, 王省芬, 马峙英, 贾继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测序获得的1条261 bp cDNA片段,通过电子延伸、设计引物,从小麦Mardler/7*百农3217(Pm2)的cDNA中扩增获得1条651 bp的cDNA片段,通过同源比对发现其包含小麦LTP1完整的编码序列。该片段包含基因的5′非翻译区42 bp,3′非翻译区261 bp,开放阅读框348 bp,编码115个氨基酸,预计蛋白的分子量为11.2 kD,等电点为9.46。此基因有8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C)残基及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为典型的植物脂质转运蛋白基因。其基因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AY796184(基因)和AAV65513(蛋白)。通过疏/亲水性分析,发现肽链分子具有较大范围的疏水面。
  • 朱亚兰, 姚伟, 窦建华, 乐超银, 何正权, 陈发菊, 梁宏伟, 梁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种子特异性的Oleosin蛋白基因启动子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利用PCR技术从油菜总基因组DNA中扩增出Oleosin基因启动子序列(SOP),将该序列克隆到pGM-T载体中,经鉴定获得pGM-T-SOP重组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由899 bp核苷酸组成,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Oleosin基因启动子序列同源性高达95.6%。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BamH I双酶切重组质粒pGMT-SOP和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分别回收pGMT-SOP重组质粒中的SOP小片段和pBI121植物表达载体中去掉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的大片段,经连接、转化和鉴定,获得由SOP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新型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OP,为外源基因在油菜种子中的定位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 杨龙, 张冬杰, 汪晓鸿, 王文涛, 刘琪, 刘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猪的RBP4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处设计引物,成功扩增了该基因的第1内含子和第2内含子,与人和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0%和78%,说明扩增正确。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杜洛克、长白猪、民猪和杂种猪的RBP4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后获得3种带型:AA,BB和AB型;除大白猪与民猪、长白猪与杂种猪外,其余各猪种间RBP4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差异极显著(P<0.01);该基因在长白、大白和杂种猪的MspⅠ位点处于群体不平衡状态,在杜洛克和民猪处于群体平衡状态;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大白、长白、杜洛克、民猪和杂种猪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0.5>PIC>0.25),民猪的B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推测B等位基因与猪的高产性状相关。
  • 柯晓静, 郭润芳, 于宏伟, 贾英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种植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PCR技术,从黑曲霉WP1中克隆出植酸酶PhyB基因,该基因长1560 bp,含有3段内含子,共编码460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ALKO243的植酸酶Aph基因(GeneBank Acces-sion:L02420)相比较,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3%,因此将其命名为PhyB1。该基因含有植酸酶保守序列“RHGXRXP”和“HD”。黑曲霉WP1植酸酶PhyB1基因序列已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注册号为:DQ836360。
  • 朱南山, 张彬, 李丽立, 侯德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白术多糖对仔猪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细胞内信息分子一氧化氮(NO)、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分离制备仔猪血淋巴细胞悬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IFN-γ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cAMP、cGMP的浓度;利用硝酸还原法测定NO,发现白术多糖能显著促进仔猪血淋巴细胞转化率I、FN-γ、细胞内NO浓度及cAMP浓度。以上结果提示,白术多糖能显著提高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其作用是通过改变细胞内信息传导实现的。
  • 王伟权, 杨翠平, 王景雪, 梁超, 刘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GluB-4是水稻种子谷蛋白的编码基因,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由GluB-4启动子调控,在胚乳中特异地表达。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技术得到GluB-4启动子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启动子片段的大小为1560 bp,与已报道的该启动子序列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该启动子区域含有TATA-box,CAAT-box,GCN4基序,Skn-1基序等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所必需的正调控元件,同时还含有高水平转录调控因子5UTR Py-rich stretch序列。利用该启动子构建了植物种子特异表达载体pCGB4P,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周春江, 葛荣朝,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何聪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兔防御素NP-1是抗性谱最广的防御素之一。为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培育优质高抗的小麦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优质小麦品种G8901。对得到的193株T0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获得4株抗性植株。通过PCR及PCR-Southern杂交,证实了NP-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T1。田间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植株对于白粉病、叶锈和条锈病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抗性,但对于蚜虫的抗性没有明显提高。
  • 雷海英, 孙毅, 阎敏, 段永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了8个玉米自交系和它们的5个杂交种,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和亲本之间抽穗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杂交种与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杂种特异表达型(W1)、单亲显性表达型(W2)、双亲表达沉默型(W3)、单亲沉默表达型(W4)、亲本和杂交种表达一致型(W5),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2%,11.79%,4.25%和64.23%。还对每种差异表达模式与12个杂种性状表现和中亲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 秦燕, 任纬, 杨克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48-2,9636,RP125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60个单株的配合力进行研究,以分析不同群体自交后代间、群体内S2株系间、株系内个体间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除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外,其余性状GP-5 S2GCA优于GP-4 S2,多数性状群体内S2株系间GCA具有较大差异,株系内个体间经济性状GCA的差异远远大于农艺性状;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群体自交后代所配组合SCA效应值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数目均有一定差异,且GCA与SCA无明显相关关系。55,57,89,93,105,107株系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GCA,可能有较大利用潜势。
  • 陈喜文, 陈德富, 李永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小麦回交后代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先对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Xgwm570和E41M62-168标记进行验证,表明其与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再通过表型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BC2)和不加选择(RNDBC2)产生的BC2中,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和群体中蛋白质含量高于16.5%的植株比例在PHEBC2和MASBC2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RNDBC2。对群体中的植株按两分子标记的类型分为A(2个位点)、B(1个位点)和C(无)3大类,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和植株中蛋白质含量高于16.5%的比例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A类植株>B类植株>C类植株。由此看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培育高蛋白质含量小麦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 王晓春, 季静, 王萍, 王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豆品种合丰25的球形期体细胞胚为受体,以CpTI基因为目的基因,应用基因枪法进行了遗传转化,同时以抗性体细胞胚筛选率作为转化率的指标,对影响基因枪转化的几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钙浓度2.5 mol/L、氦气压力1100 Psi、轰击次数为2次,有利于提高转化率;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抗性植株,经PCR分析鉴定有2株为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基因CpTI已转到大豆基因组内。
  • 黄焕焕, 张桂华, 韩毅科, 魏爱民, 杜胜利, 张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FLP,SRAP和SSR3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作图亲本F-3与HZL04-1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这3种标记技术多态性检测效率不同,其中,AFLP揭示作图亲本间多态性效率最高,SRAP次之,SSR多态性检测效率最低。选择高效揭示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是提高黄瓜遗传图谱构建效率的关键。分析探讨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认为应用AFLP,SRAP构建黄瓜遗传图谱为最佳,SSR可以作为补充的标记。
  • 潘秀清, 高秀瑞, 武彦荣, 郭秀林, 刘子会, 李冰, 王洪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1和非单性结实品系S8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营养成分变化与茄子单性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D-11品系在不授粉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结实性能,其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接近于授粉后生长的果实,且比S8品系果实增重快、果重大。授粉当天单性结实品系子房中蛋白质含量比非单性结实品系高59%。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D-11和S8品系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 刘静, 李湘利, 徐继忠, 邵建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嘎拉苹果叶片为外植体,利用GUS瞬时表达率,对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苹果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卡那霉素(Km)选择压在30 mg/L时,外植体预培养2~3 d后以OD600=0.3~0.5农杆菌菌液浸泡3~5 min,共培养3 d,延迟筛选3 d可明显提高M26叶片转化效率,GUS阳性率达50%。PCR检测初步证明,LFY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再生植株中。
  • 尹虹, 宋春丽, 马俊莲, 张子德, 唐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磨盘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合成酶基因(ACS)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 d;用OD600值为1.0的菌液侵染15 min、共培养3 d,AS浓度200μmol/L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初步确定ACC合成酶基因已转入磨盘柿组培苗中。
  • 赵大华, 杨靖, 李友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4种氨基酸的L-和D-异构体对小麦胚试管植株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丙氨酸和丝氨酸的D-异构体在3 mmol/L以上浓度强烈抑制试管植株生长,L-异构体不抑制或轻的多,这是少见的D-氨基酸抑制植物生长的现象。把在丙氨酸、丝氨酸处理中生长4 d的已经受到抑制的植株再转入无氨基酸培养基后,植株可恢复生长,这显示D-丙氨酸和D-丝氨酸的抑制作用可能有反馈机制存在。D-氨基酸的这些作用在筛选植物生长延缓剂、离体植物遗传标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 任志雨, 卢兴霞, 李静, 李雪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人工加热的方法,研究了根区不同温度对日光温室开花坐果期黄瓜和番茄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加温增加了黄瓜和番茄叶片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而且随温度的提高其含量呈上升趋势,15,20,25℃处理与自然低温间差异大多达显著水平。脱落酸(ABA)的含量则随温度提高而下降,20,25℃处理与自然地温间差异显著。说明根区温度的变化影响了黄瓜和番茄内源激素的合成、运输和分配。
  • 叶协锋, 朱海滨, 靳冬梅, 刘国顺, 王英元, 崔树毅, 喻奇伟, 张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种类钾肥和组合对烤烟生长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蔗糖酶(INV)、根系ATP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钾肥和生物钾肥都能够提高烟株的NR活性,促进烟株早期对氮素的吸收,提高SOD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促进INV和ATP酶活性的提高。其中生物钾肥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前期根系活力的提高,有机钾肥能促进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的提高。以KNO3为基础的钾肥处理比以K2SO4为基础的钾肥处理更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 刘国顺, 赵春华, 叶协锋, 王佩, 凌爱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烤烟K326包衣品种于2006年进行漂浮育苗,研究了氮素对烟苗蛋白质组分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干质量积累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N0(前期氮素胁迫,后期氮素浓度为100 mg/L)、N1(前后期氮素浓度均为100mg/L)、N2(前后期氮素浓度均为200 mg/L)。结果表明,播种后35~56 d,各处理水溶蛋白含量与总可溶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两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水溶蛋白含量仅占总可溶蛋白含量的55.6%~79.6%;各处理醇溶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播种后49 d;播种后42~56 d,不同处理碱溶蛋白含量表现为:N2>N1>N0。氮素浓度过大反而降低烤烟叶片NR活性,不利于烟苗的氮素代谢;播种后35~56 d,3个处理根干质量均表现为N1>N2>N0,而N1,N2叶干重均大于N0。
  • 王文静, 王鹏, 王国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品种)、豫麦49号(中筋品种)和洛麦1号(弱筋品种)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在灌浆期上述几个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大部分被研究的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号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 云兴福, 贾俊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结果表明:诱导后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5 d后各处理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初期对照和各处理变化平缓,10 d后急剧升高,15 d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高于对照;单宁含量诱导后即开始升高,15 d达到峰值,阿魏酸含量前期变化平缓,15 d后急剧升高,20 d后达到峰值,绿原酸含量诱导后急剧升高,5 d后即达到最大值;木质素的含量各处理均高于对照。在诱导物浓度为0.5%~1.5%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各生理生化指标较对照差异最大。
  • 刘怀攀, 胡炳义, 刘天学, 李潮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掖单13的NCC-亚精胺(Spermi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掖单13的NCC-Put含量明显上升,NCC-精胺(Spermine,Spm)含量明显下降,而农大108的NCC-Put和NCC-Spm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掖单13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掖单13玉米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农大108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农大108玉米幼苗的抗性。PISCC-PAs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PAs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玉米幼苗的抗性。表明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PISCC-Spd和PISCC-Put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 柳斌辉, 孟东霞, 刘子会, 郭秀林, 李广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旱地小麦晋麦47和高水肥小麦石4185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充分供水和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根系导水率(Lpr)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晋麦47单株耗水量、根系干质量和单株干质量皆低于石4185,但根系水分利用率(WUEr)、茎叶水分利用率(WUEs)、单株水分利用率(WUE)以及根系导水率均高于石4185。轻度干旱胁迫下,石4185根系干质量稍有增加,晋麦47变化不明显,两者单株干质量均降低;两品种根系、茎叶和单株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石4185根系水分利用效率反而高于晋麦47;但两品种根系导水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晋麦47下降幅度大于石4185并最终低于石4185。以上说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晋麦47表现出“奢侈”利用水分,干旱条件下,表现出以降低水分消耗而维持地上部生长的耐旱节水机制;石4185在水分充足条件下耗水量大,表现出水地品种特点,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率均升高且根系水分利用率升高相对更大,体现出干旱胁迫下依赖根系进一步发展增大吸收水分表面积来适应缺水环境。两者相比较,体现了不同根型小麦品种根系在干旱胁迫调节中的重要性和差异性。
  • 赵宇玮, 郝建国, 步怀宇, 贾敬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检验小麦耐水分胁迫突变体对渗透胁迫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对其生理生化及分子特性进行研究。测定突变体愈伤组织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下的相对生长量及其在20%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一步检测了突变体再生苗的K+/N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和基因组DNA RAPD多态性等生化和分子特征。突变细胞系可以在对照不能生长的20%甘露醇、1.5%NaCl和20%PEG-6000胁迫条件下,分别表现出14.5%,12.8%,41.8%的相对生长量;在20%甘露醇胁迫条件下突变细胞系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为对照的80%,可溶性糖积累量为对照的1.2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对照的1.3倍。在相同浓度的甘露醇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突变体再生植株比对照植株相能维持较高的K+/Na+比值。与对照相比,耐水分胁迫突变体再生植株可溶性蛋白SDS-PAGE发生显著变化:6条新可溶性蛋白谱带出现在突变体再生植株中,同时对照系中的1条可溶性蛋白谱带在突变株中缺失。突变体植株与对照株RAPD带型呈现一定的多态性。所研究的小麦耐水分胁迫突变体是一个具有较强渗透胁迫耐受能力,可用于进一步育种工作的良好中间材料。
  • 郭秀林, 刘子会, 栗秋生, 张文英, 谢俊良, 栗雨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玉米种子萌发期、苗期及整个生育期相结合,研究了玉米种子耐旱指数(GSI)、不同生理性状和抗旱指数(DRI)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片水势值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大以及渗透势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正常条件下水势低、胁迫后降低幅度中等以及胁迫前后渗透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正常条件下植株POD活性较低、而胁迫后酶活升高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而本身酶活较高,胁迫后升高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小、而本身脯氨酸含量较高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大且本身脯氨酸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一般较小;正常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较大。种子耐旱指数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低。综合认为,萌发期种子耐旱指数、苗期叶片水势、渗透势、POD活性与抗旱指数的一致性较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次之,从机理上解释了玉米抗旱性差异。
  • 孟建朝, 刘子会, 李孟军, 郭秀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ABA作为干旱信号物质在植物抗逆生理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示ABA合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对于探明植物干旱信息的感受机制尤为重要。通过外使CaM拮抗剂TFP、ABA以及分根试验,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中ABA和CaM含量和时间的变化。渗透胁迫均促进根系和叶片ABA和CaM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根系AB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叶片,而CaM峰值出现的时间晚于叶片。但根系和叶片ABA峰值均不晚于CaM。不同浓度TFP和ABA处理都能提高根系和叶片ABA和CaM含量,与渗透胁迫相比,AB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类似,但CaM呈持续上升趋势。TFP处理抑制根系CaM含量增加,而对叶片有促进效应。ABA处理呈现浓度效应。与全根胁迫相比,分根胁迫对胁迫根系ABA含量影响不明显,但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未胁迫部分根系ABA含量,但二者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滞后6和18 h;叶片ABA和CaM含量也相应提高,且最大值滞后12 h。CaM可能未参与渗透胁迫下ABA的合成过程,渗透胁迫引起ABA合成后,调控胞内CaM水平。
  • 贾永国, 张双宝, 徐淑贞, 郭贤, 王淑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滴灌条件下,不同供水方式对温室桃树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滴灌温室桃树各物候期阶段耗水量呈增加趋势;在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各处理土壤水分消耗的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需水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在各灌水处理中,T4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41521.5 kg/hm2和54.46 kg/(mm·hm2);日光温室桃树耗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经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9,0.9153,达0.01极显著相关水平。
  • 王建林, 房全孝, 李举华, 唐海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肥料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效应,进而提高小麦的光合生产力,以小麦品种莱农0245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施肥和不施肥2种处理下,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水分利用率对光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正常施肥时小麦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都随光强的增强而逐渐增大。不施肥条件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光强的增强而逐渐增大,而在高光强(>1200μmol/(m2·s))下,会产生光抑制现象,光合速率降低,这也造成水分利用率的降低。正常施肥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不施肥条件下。因此,适量施肥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的光合能力。
  • 王建林, 齐华, 房全孝, 于贵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是高温加剧蒸腾作用,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于下午。这主要表现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无论是气孔限制还是光合产物反馈抑制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产生“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C4作物(玉米)的午休现象不明显,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的差异也不明显,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可能与C4作物(玉米)自身的生理特性适应高温的能力有关。
  • 王红霞, 张志华, 王文江, 孙红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普通核桃品种清香为主要试材,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核桃光饱和点为1610μmol/(m2·s)左右,光补偿点为40μmol/(m2·s)左右,光合最适温度为27℃;核桃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核桃光合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影响核桃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依次是胞间CO2浓度、叶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不同品种间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差异。
  • 张志华, 刘新彩, 刘彦红, 王红霞, 褚发朝, 宫墨林, 申新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为核桃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核桃不同品种6年生嫁接树和3年生实生树为试材,研究了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核桃嫁接树叶片结构与树体生长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品种的核桃实生树叶片结构与生长势有一定的相关性。栅栏组织厚度与干周生长量显著负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株高生长量显著正相关;栅海比与株高生长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干周生长量、株高、干周显著负相关;叶片气孔密度与株高生长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干周生长量、株高、干周显著正相关。叶片栅海比及气孔密度可作为核桃实生苗预测生长势强弱的指标。
  • 张伟, 谢甫绨, 宋显军, 曹萍, 郭玉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寻大豆干种子中的DNA快速提取方法,以2个大豆品种的干种子为材料,在SDS提取液中加入蛋白酶K、NP-40、Tween-20情况下,并减少氯仿/异戊醇的抽提次数,研究对提取DNA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S提取液中加入3种试剂后,即使使用氯仿/异戊醇抽提1次,其DNA的OD260/OD280值也在1.8~2.0之间,能够满足SSR扩增模板的需求。说明此方法既可获得较高纯度的DNA,又可大大缩短大豆干种子中的DNA提取时间。
  • 曾旭, 张怀琼, 罗培高, 任正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 董文旭, 陈素英, 胡春胜, 尹春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 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 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 刘翠芳, 高广瑞, 田世民, 蒋继志, 鹿秀云, 马平, 李社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的菌丝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了该病原菌菌丝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5 ng/mL棉花黄萎菌菌丝蛋白。应用该方法可定量检测棉花组织及其根部土壤中棉花黄萎菌的含量,同时发现病株的茎、根及根部土壤的带菌量多少与病株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该方法可在棉花黄萎病的早期检测和预报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王金耀, 屈振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管侧沟茧蜂的寄生行为、寄主范围、寄主大小的选择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主要寄生夜蛾科的甜菜夜蛾、粘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的1~2龄幼虫,对粘虫1~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3龄以上幼虫很少寄生。管侧沟茧蜂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寄生,雌成蜂6日龄前的寄生数量占90%,在19~25℃单雌平均产茧30个,单雌最多产茧89个,雌蜂平均寿命,最长13 d,该蜂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和控制目标害虫的能力。
  • 刘宇, 刘建华, 刘伟成, 裘季燕, 刘德文, 段玉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 马晓牧, 龚豪, 刘小侠, 李建成, 张青文, 马永安, 陈冬梅, 焦宏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研究了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小麦收获期共设3个水平,分别是6月5日、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结果表明:2004年3个时期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天敌和棉蚜的比值)无显著影响(t>0.05);2005年6月5日收获小麦,显著增加了棉田的益害比(t<0.05),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无显著影响(t>0.05)。说明在麦套棉田中,麦田天敌到棉田的有效转移受麦蚜-天敌-棉蚜三者发生高峰期的影响,不同年份天敌的转移情况有所不同。麦蚜发生高峰期早则小麦天敌向棉田转移早,并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危害,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对棉田天敌的数量影响不大;反之,若麦蚜发生高峰期晚,麦田天敌发生期也会相应延后,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则会引起棉田天敌的增加。因此,棉田天敌数量变化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但与麦蚜和麦田天敌的发生动态有直接关系。
  • 董建力, 王敬东, 惠红霞, 张增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不同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聚合于推广品种后代的抗性表现,通过复合杂交,将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4bPm13Pm21聚合并转入推广品种,其后代(F1,F2)进行人工接种和表型抗病调查。结果表明,F1中凡是含有抗白粉病基因之一的材料均表现高抗或免疫。F2中Pm4bPm13Pm21抗病基因聚合的抗病株占的比例最大(71.82%),Pm13Pm21Pm4bPm21聚合的抗病株占的比例次之(66.67%,64.14%),Pm4bPm1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病株占的比例较小(63.93%)。2个抗病基因聚合体中含有Pm21基因的抗性最好。
  • 张志刚, 尚庆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蚯蚓粪基质对瓜类蔬菜穴盘苗耐热性的影响,以常规草炭系基质为参比,测定了黄瓜、西瓜穴盘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蚯蚓粪基质穴盘苗与对照穴盘苗在高温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蚯蚓粪基质穴盘苗叶绿素a,b及总量仍显著高于对照(n=3,p<0.05)。蚯蚓粪基质穴盘苗在高温胁迫下叶片SOD,CAT活性增强,与此相反,对照SOD,POD,CAT活性均减弱;高温胁迫下对照穴盘苗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比蚯蚓粪基质穴盘苗提高了4.47%~102.31%和33.69%~47.75%。说明蚯蚓粪基质黄瓜、西瓜穴盘苗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 刘善江, 赵丽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酸-高氯酸为湿灰化法的氧化剂,不同植物材料为试验对象,干灰化法的测试结果为参比,探讨研究湿灰化法测定植株全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湿灰化法测定植株全硼含量与干灰化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湿灰化法进行样品消解是可行的,这为批量测试植株中的全硼含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张董燕, 季海峰, 王雅民, 黄建国, 单达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北京油鸡盲肠黏膜中分离得到1株戊糖乳酸杆菌M8,在通气和密闭培养条件下对生长OD600nm值和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M8在通气培养条件下OD600nm最高值为1.011,pH值最低为4.40,而密闭培养条件下OD600nm达2.049,pH降至3.42,确定密闭培养为最佳培养条件。密闭培养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菊粉(1%,2%,3%,4%),探讨菊粉对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菊粉添加量为3%时效果最佳,其OD600nm最高达2.937,pH最低降至3.40。
  • 左建军, 汪儆, 张铁鹰, 冯定远, 王修启, 印遇龙, 范明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6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消化试验动物,采用6×6拉丁方设计,设6个磷水平(0.11%,0.22%,0.33%,0.44%,0.55%,0.53%),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饲粮,其中菜粕和豆粕为磷唯一来源。日粮中添加0.3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分6个试验期(每期8 d,6 d适应期,2d收粪期),测定了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磷的真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内源磷的排泄量为0.2108g/kg DMI,菜粕、豆粕及6个半纯合饲粮中磷表观消化率分别为-0.30%,25.77%,7.25%,16.29%,16.54%,23.62%,15.04%,28.97%,而其真消化率分别为10.21%,32.94%,26.22%,23.62%,22.95%,23.57%,22.81%,32.94%。说明饲料磷真消化率更能反映动物对饲料磷消化吸收的真实情况,具有相对较好的重演性。
  • 李晓静, 任安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压静电场处理茄子种子,研究高压静电场对茄子种子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探索高压静电场提高茄子种子活力的处理参数。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和时间组合处理茄子种子,可降低种子电解质外渗,提高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得到有利于萌发的359 kV/m×12 min处理,有利于幼苗生长的359 kV/m×4 min处理和对萌发、生长都有利的359 kV/m×12 min处理。
  • 林多, 黄丹枫, 杨延杰, 董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设施基质栽培条件下,低浓度营养液不利于网纹甜瓜植株的生长;高浓度营养液使植株营养生长过旺,产量品质变劣。过高或过低浓度的营养液对网纹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与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有关的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为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基质栽培网纹甜瓜的最适营养液浓度的EC值为:定植-授粉1.40 mS/cm,授粉-网纹形成1.56 mS/cm,网纹形成-果实成熟2.63 mS/cm。在生产中,应按生育期分期施肥,定植-营养生长期N:K为1.05:1,座果期-采收为0.53:1。
  • 徐亚民, 马越, 赵晓燕, 魏蕾, 孟宪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苏、紫甘蓝、黑米、紫甘薯这4种天然色素为试验材料,从还原力、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方面对它们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这4种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亚油酸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4.56%,33.04%,45.61%,54.39%;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为92.59%,93.2%,78.4%,66.29%;对超氧阴离子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为46.85%,57.69%,41.2%,65.08%。紫苏、甘蓝、黑米、甘薯色素是优良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天然色素。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