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8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杏普, 庞春明, 蒋春志, 武金铭, 刘洪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着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着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着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着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性状的作用均为负向最大;上述3种矮秆基因及其不同的结合形式均有显着的使茎秆矮化的作用。因此认为Rht1半矮秆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Rht3矮秆基因利用价值则较小。
  • 徐向阳, 康明辉, 何纪安, 张端煜, 刘永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小麦子粒灌浆及发育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子粒充实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据此对河南省小麦子粒灌浆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子粒充实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它可以较好地反映子粒生长潜力的发挥程度。河南省的高产小麦品种可以划分为四种灌浆模式:①高灌浆速度与短灌浆持续期相结合类型;②长灌浆持续期与早开花相结合类型;③长灌浆持续期与晚开花相结合类型;④低灌浆速度与长灌浆持续期相结合类型。其中,①②模式类型比较适合河南省的生态条件,子粒充实度较高。子粒充实度与子粒灌浆持续期、子粒灌浆完成期、开花期、起始生长势等密切相关。
  •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6018的利用价值较高。讨论了克服Rht3基因对粒重的不利效应,选育高粒重半矮秆杂种小麦的途径。
  • 田靫, 卢一凡, 邓继先, 刘广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对普通小麦钢82-122(Triticumaestivum2n=42)染色体长臂1D染色体进行切割和PCR扩增,得到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 GS1)1Dx5亚基基因片段,可为获得新基因特异性探针打下一定的基础。
  • 袁虹霞, 李洪连, 王守正, 李锁平, 胡玉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草、野燕麦、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有12份材料表现高抗,他们是斯卑尔脱小麦、峨观草(河南)、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二棱大麦、阿比西尼亚小麦、节节麦34×B186、波兰小麦、六棱大麦、硬粒小麦、四棱小麦、茹可夫斯基小麦;有5份材料表现中抗,他们是波斯小麦、东方小麦、节节麦28×冀麦5418、印度圆粒小麦、节节麦28;只有节节麦34×豫麦9号为高度感病。
  • 赵殿轩, 马月红, 苏方宏, 孙世祯, 郭建伟, 王米贵, 石敬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把玉米自交系繁殖纳入回交群体模式,设计了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确立轮回亲本群)保纯繁殖程序,在Mo17保纯繁殖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优越性突出。运用群体遗传学原理,通过回交群体遗传分析,揭示了群体基因与基因型及其频率等参数取决于基因型的基因对数与世代数,总趋势是随世代的推移,逐步回归最终同一于其轮回亲本群的规律,对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保纯繁殖程序予以有力的理论支持。
  • 刘新芝, 彭泽斌, 傅骏骅, 黄长玲, 李连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5个我国生产上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表型性状、杂种优势和RAPD分子标记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组群划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型聚类因以表型性状为依据,受环境影响较大,其聚类结果与实际系谱来源出入较大。与表型性状聚类相比,杂种优势聚类与已知系谱来源更接近。RAPD分子标记,具有标记性状数量较多,不受生长发育时期限制和环境影响,无功能性表型效应,无上位及多效作用等诸多优点,其聚类结果与已知系谱符合率较高,反映出的类群关系比较可靠和真实。
  • 吕凤山, 郭新宇, 刘克礼, 高聚林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的群体库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春玉米果穗花丝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栽培措施影响较小。群体花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受精结实率和双穗率,有利于扩大库容。群体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且与花粒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体积与子粒灌浆速率、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密度、施氮量而发生变化。花粒期群体源的光合性状对库的充实及其潜力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地因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源、库协调发展,是获得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 邹国元, 李晓林, 杨志福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砂培试验中,设置了0、1.5、4.0g/kgK2O施钾水平,3个施磷水平保持一致(0.10g/kgP2O5),玉米分别在网室(低温)及温室(常温)中生长,待玉米长至5叶期时测定植株的钾磷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温室及网室中玉米生长因施钾而受到显着影响,以施用1.5g/kgK2O最有利于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而其中又以网室(低温)中的生长促进效果更为显着。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网室中,施用钾肥均使玉米植株比根长显着下降。试验进一步表明,低温下施钾促进了植株对钾的吸收,同时对植株根冠部磷含量均产生显着影响,过量施钾降低了玉米根冠部磷的含量及吸磷总量,降低了单位根长吸磷量。
  • 黄涛, 陈大洲, 夏凯, 周燮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抗冷性强的东乡野生稻(东野)和对低温敏感的6225两个籼稻品种。发现稻苗的抗冷性与低温期间内源脱落酸(ABA)含量上升及赤霉素(GA1)含量下降均有密切关系。东野的抗冷性比6225强,可能是因为其内源ABA、GA1水平对低温的响应比6225迅速,东野的ABA/GA1比值在低温24h时就已达到最大值,而6225直到低温120h才上升到最大值。
  • 魏景云, 索全义, 林栋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4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微机模拟计算,建立了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肥中氮、磷、钾、褐煤等主要成分用量的数学模型。对参试因素及其产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获得了最高产量施肥量;筛选出大豆产量1200和1800kg/hm2之间,以150kg/hm2为间距的5组专用肥主要成分优化组合方案;当大豆产量≥1800kg/hm2时,专用肥中主要成分最佳用量为:氮肥(N)38.95-88.23kg/hm2,磷(P2O5)为47.76-106.25kg/hm2,钾(K2O)为14.04-45.17kg/hm2,褐煤为159.05-318.60kg/hm2.试验结果为大豆专用肥配方提供了数量化指标。
  • 韩粉霞, 李桂英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期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变异度较小。(3)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 杨爱梅, 雷红霞, 秦云霞, 肖召杰, 雷书声, 郭素云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975kg/hm2,钾肥249384kg/hm2,密度为4929059145株/hm2
  • 刘文英, 李辉, 张凤伦, 刘文, 曹鸣庆, 李岩, 刘凡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苍山大蒜“蒲棵”、“糙蒜”、“高脚子”3个品种的脱毒原种及其后代为试材,经田间种植小区对比试验,通过各代增产幅度的递减,初步明确在苍山大蒜产区的生态环境下,脱毒蒜从防虫网室释放后,在开放田间至少可利用5代。由于脱除了主要危害病毒GMV,脱毒蒜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健壮,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均明显提高,最终导致蒜薹和蒜头产量提高,品质改进。
  • 田保明, 宋文光, 张书芬, 任乐建, 王建平, 文雁成, 刘建明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的不育性表现、遗传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属败药型不育,其败育彻底,育性稳定,花瓣开张正常,不育性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同时也受若干位点上微效基因的影响。
  • 崔洪昌, 李丽, 郑晓鹰, Samuel S. Sun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依次经过抽提、分步硫酸铵沉淀、二乙氨乙基纤维素(DEAE Celulose)柱层析,以及聚丙烯酰胺自然胶制备电泳(Preparative PAGE)等分离步骤,从耐热性较强的“白阳”大白菜品种的黄化种苗中,分离和纯化了与耐热性密切相关的一个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同工酶。通过SDS PAGE电泳,纯化的酶样品在29KD处呈现一个显着条带。推测此酶为细胞质来源。我们还同时纯化了与耐热性无关的另一个细胞质PGM同工酶。结果表明,它们只有自然电泳迁移率(电荷量)的不同,而没有明显分子大小的差别。在整个纯化过程中巯基保护试剂的存在对于PGM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刘凡, 姚磊, 李岩, 曹鸣庆, 刘公社, C. Robaglia, C. Tourneur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获得的子叶期胚状体,经粉碎的玻璃碴摩擦后,与农杆菌共培养,在加筛选剂Basta(含phosphinothricin 5 mg/L)的培养基上,再生出数株绿苗。自交留种后,对其后代苗期进行的Basta抗性鉴定显示,有4株抗此除草剂。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各有一个bar基因插入位点。对转化株的小孢子进行再培养,后代小孢子植株对Basta抗性的分离比显示,此转基因株为杂合体。
  • 郑叔方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大白菜采后离体叶片乙烯释放进行分析发现大白菜不同品种有不同的乙烯释放特性。相同离体叶片组进行比较,品种Nemesis乙烯释放量低于品种Parkins.在贮藏期间Nemesis最外层叶片释放量高于其他叶片,其他叶片几乎无乙烯释放;Parkins中间叶片乙烯释放量最高,而最外层叶片乙烯释放量最低。离体叶片对外源乙烯的反应和叶片衰老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叶片内源乙烯释放量高,外源乙烯处理后乙烯释放增加量也高。
  • 刘奎彬, 马文荷, 安志信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含有14C标记的外源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示踪试验表明,外源糖引入2d即可运转到植株各个部位,果实、幼嫩茎、叶等库性器官的持有量占较大比例;黄瓜对外源葡萄糖的吸收量显着多于蔗糖;根系对外源葡萄糖的外泌现象重于蔗糖,从而对根系不同外源糖的持有量产生极显着的影响。
  • 王万立, 王勇, 刘耕春, 郝永娟, 刘春燕, 陈静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天津市茄子保护地中分离出122个茄子灰霉病菌株中,多菌灵的抗性菌占41.0%,且多为高抗菌株;多菌灵与乙霉威间表现负交互抗性关系;速克灵和扑海因的抗性菌比率为27.9%,均为低抗水平,EC50为2301120.3810μg/mL,两种药剂存在交互抗性;对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均有抗性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7.9%,均敏感的菌株占59.0%,对多菌灵有抗性而对速克灵和扑海因敏感的菌株只占13.1%。
  • 张惠梅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春播胡萝卜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春胡萝卜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差异。品种间比较,新红高于新黑田五寸;不同叶位相比,上位叶高于下位叶。夏季晴天,春胡萝卜的光合速率在一天中表现上午高下午低,变化呈双峰曲线。春胡萝卜的产量与光合速度呈正相关。
  • 韩雪梅, 吴树彪, 牛天堂, 王星玉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观察了大黍有性生殖过程中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淀粉动态。大黍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表皮细胞始终积累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内含物,该内含物经PAS、苏木精分别染色均呈负反应。表皮细胞外壁在花粉成熟时期略有增厚,且具小刺状突起。绒毡层细胞属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成熟花粉粒富含较大颗粒的淀粉。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型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核胚囊。4核胚囊进一步发育为4游离核与4细胞共存的8核胚囊。成熟胚囊属蓼型。在胚囊发育过程中,合点珠心细胞中淀粉不明显,在胚囊中合点端淀粉亦少于珠孔端,由此认为碳水化合物进入胚囊的主要通道是珠孔区珠心细胞和胚囊表面。
  • 牛西午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柠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物候期、根系、枝条和叶的形态特征,开花结实习性,种子特征,环境对柠条生长的影响,以及抗旱性,抗热性及抗寒性。其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关系密切。
  • 王玉柱, 潘季淑, 孟新法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扫描电镜(SEM)对20个杏品种(种)花粉形态研究表明:应用临界点干燥技术干燥杏花粉,花粉粒大小在杏和西伯利亚杏种间差异不明显,品种间花粉大小差异较大。花粉粒外壁纹饰在种间和种内均有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20个品种(种)分为9类。
  • 康相涛, 李明, 宋素芳, 黄艳群, 王彦彬, 赖葆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豫州褐壳蛋鸡Ⅰ、Ⅱ系杂交效果研究表明,其生活力、主要生产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健雏率、育雏率、育成率、产蛋期存活率分99.20%,97.87%,97.12%和93.35%,开产日龄提早69d,全期产蛋254.20枚,料蛋比2.42∶1。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