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武, 李春艳, 李光玉, 梁敏怡, 李余良, 文天祥, 涂攀峰, 刘建华. 根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72-80. |
[2] |
金何玉, 张明超, 陈光蕾, 周金泉, 朱毅勇. 硝化抑制剂对糯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71-177. |
[3] |
卢柏山, 董会, 徐丽, 史亚兴, 赵久然, 樊艳丽, 俞嫒年. 甜玉米籽粒不同采收期含水量与物性品质的相关性[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69-77. |
[4] |
贾晓军, 吴杨焕. 甜糯玉米新品种(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311-316. |
[5] |
石明亮, 郝德荣, 黄小兰, 赵浚宇, 张振良, 周广飞, 陆虎华, 冒宇翔, 陈国清, 胡加如, 孙权星, 薛林, 袁建华.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242-251. |
[6] |
成业, 么大轩, 刘云婷, 胡文静, 段会军. Mutator转座子介导的玉米甜质突变体侧翼序列克隆[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2): 28-31. |
[7] |
易镇邪, 王禹, 王学华, 屠乃美, 易自力. 芒属能源植物种子适宜采收时期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231-234. |
[8] |
张海艳. 糯玉米籽粒色素积累规律与营养特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4): 101-104. |
[9] |
史亚兴, 卢柏山, 宋伟, 徐丽, 赵久然. 基于SNP标记技术的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77-82. |
[10] |
和凤美, 朱芮, 朱永平, 覃鹏.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142-145. |
[11] |
商佳胤, 田淑芬, 朱志强, 李树海, 集贤, 高扬. 采收时间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1): 155-162. |
[12] |
温鹏飞, 王雪婷, 牛铁泉, 高美英, 牛兴艳, 邢延富. 延迟采收对葡萄果实细胞质膜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1): 163-166. |
[13] |
王赵改, 杨慧, 王安建, 杨丰菊, 魏书信. 采收期对双孢蘑菇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5): 134-138. |
[14] |
卢树昌, 姜春光. 不同降水条件下北方日光温室填闲季糯玉米对土壤残留氮风险阻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2): 189-195. |
[15] |
韩金龙, 王同燕, 徐立华, 徐相波, 周柱华, 邱登林, 阴卫军. 铅胁迫对糯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1): 121-123. |